导航

【驻村日记】威信松林村扶贫“牛犊” 用真心保住一个家

 2018-01-25 17: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7年 11月9日,晴。

冬日的暖阳照在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松林村大地上格外的好,在廖顺义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又开始下小组实地核查串户路的短缺情况,即使再辛苦也没关系,也要确保咱们松林村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漏一户。

还记得上个月25日第一次去半坡村民小组时,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有些“陌生和熟悉”,队长告诉由于半坡村民小组交通不便,村民都是靠传统农业来维持生计,如果家境条件稍比较好的几乎都是“拖家带口”在外务工。

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熊开银家,不仅属于我们村的“四类”危房改造户,更是“四类”低保户。

今天我们去的正是熊开银家,这已经是第三次“光临”这里了,所以对驻村队员来说并不陌生。

来到熊开银家已是晌午,虽然天气比较好,由于家里采光条件不好,这间小屋显得更为“心酸”,屋里有三个人。

“同志你们又来了,快进来坐。”一个20出头的年经妇女认出我们后,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她正是熊开银的媳妇。在房屋角落坐着一名一言不发的老人,她就是熊开银的母亲邓光美,今年已有65岁的老人由于体弱多病,给这个本来很不贫困的家族犹如雪上加霜,还好村里得这个情况后,将老人列纳低保户,每年有国家补偿的低保金2640元,勉强补贴平时生病的一些开销。

熊开银的老婆把怀中的婴儿放在竹椅上后,请来串门的亲戚帮忙照看,她也是熊开银的姐姐。

“国家政策好了,你们把房子建起来,不仅有补助还有无息贷款。”为了说动熊开银一家,队长加上我和另外一个队员轮番讲说。

“你们看这个屋子住起也不安全,下雨天更是不好过嘛。”我说。

……

“同志些,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们确实无法。”又无奈而又无助的熊开银媳妇抱着哭了的孩子说。

“他们才不想这些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哄’到一家算一家。”突然,沉默不语的熊开银的姐姐站起来说了这么一句,让整个屋子的气氛一下尴尬起来。

“话不能这么一说,房子修好是你们住,再说也要让老人安度晚年嘛。”幸好,经验丰富的队长灵机一动,缓解了一下气氛。

虽然熊开银姐姐抢先一席话说得我们“灰溜溜”的“生闷气”,但我们未曾想过放弃,依然耐心地向她们讲明了我们的来意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希望她们早日开始危房改造。

经过三个多小时拉家常讲明理,终于将“怨气”打通了。

原来,熊开银的妻子是和他在外面打工时认识的,经过几次的吃饭聊天,感觉大家都很投缘,不顾娘家人的反对就嫁给了熊开银,当回到她心中“白马王子”家中时,眼前的一切让她傻了眼,家里不仅一贫如洗不说,丈夫还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前妻带走了小儿子,留下了读六年级的女儿在家中。

更为让她想不到的是,她生下女儿才十天时间,丈夫便不声不响的出去打工了,期间只打过一次电话。

“工资是多少?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不知道?”说到这里,熊开银的妻子开始哭泣起来。她说,只知道丈夫在四川泸州,却是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每次打电话去都是无人接听。当看到我们驻村扶贫队员一次次上门造访家里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靠她和孩子的奶奶根本“抓天无路”。

“一定要联系上熊开银。”有些激动的我和队长说,便用自己的手机拔起熊开银的号码,和他妻子预料的一样,熊开银一个也不接。

 “等孩子满月了,我也出门打工了”。小嫂子的眼神里透着绝望,哀叹一声说道。而我们都知道,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这个媳妇儿又要跑了!

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于是我们又来到不远处熊开银的哥哥熊开华家,他在政府帮扶下,用利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建起了三间两层小楼房,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差。当我们向他询问了熊开银家的情况,确实如小嫂子所说的一般,他们也难打通熊开银的电话,得知他们也没有袖手旁观,春播秋收、家长里短的事儿都帮着照顾,但确实是无力再供养起兄弟一家。

在了解情况后,我们一再劝导熊开华,希望他能够更多的帮助一下这个命苦的兄弟媳妇,现在最大的帮助就是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联系上他的这个“不靠谱”的弟弟,利用好这次国家的优惠政策,把住房问题给解决了,这样兄弟媳妇也才能安心的留下来,熊开华欣然应允,表示一定会积极联系自己的兄弟,为他保住这个家!

“同志,我兄弟回来了,他同意改造房子了。”原来,经过我们和熊开华的多次联系和劝导,熊开银终于回家了并且答应建房。

我知道,熊开银只是一个事例,在我们扶贫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家族并不少,但是经过每次次的劝说后,总能像冬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我们这次11月9日去到半坡村民小组时,我们带上了建房合同,熊家小嫂子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了我们,我们都知道这个“家”,终于保住了,于是大家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现在,熊开银的新建房已动工二十几天了,已经初见模型,我知道,小嫂子的幸福生活要来了,这是她结婚以来值得纪念的,同时也很欣慰,这份幸福感里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手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形容当前的基层工作再适合不过了,因为这样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基层扶贫工作者对贫困户的期望。于是,有了扶贫的导航灯塔,我们开始了前行。我知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更坚信,扶贫的冲锋号一定会是胜利的号角,我期待着明天的到来。而我会和所有基层工作者一起加油,现在就付诸行动!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对于我这个刚加入扶贫队不足三个月的新队员,是名副其实的“牛犊”,大学刚毕业,从象牙塔的门边儿上刚提起脚来,就一脚扎进了旧城镇松林村的水田里,这一脚扎得深!恨不能立即生根、茁壮,开花、硕果,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陌生、新奇、刺激、苦恼、喜悦……百味杂陈,味儿多,自然就要求要“吃得透”,所以每次我和我的队友们走访,我带着一颗初心去行走,所以收获了初春暖阳般的微笑,但天空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有点“阴雨”也是正常,所以啊,不服输的我,就选择更加努力,选择换位思考,选择包容理智,选择捧起一颗红心,奉献在这黄土地的流域。(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驻松林村扶贫队员 杨颖)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