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01-24 10:22近日,由一家国内互联网公司主导的“黑珍珠餐厅指南”在上海发布。就在两年前,著名的“米其林指南”登陆中国内地城市之时,其首发地也是上海。地点巧合自然引发诸多联想。其实只要稍加把玩下这颗国产“黑珍珠”,或许能揣摩到些许未便明说的用意。
如今“吃货”遍天下,而在所谓的“全媒体”上,各类美食栏目也将“吃什么、如何吃、去哪吃”上升为一种风尚。这不仅是生活富足的表征,其实也是时代变迁自然而然外化出的社会文化。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热播,公众除了在感官上获得极大满足,更能跟随中国美食具象化的过程,收获一种心理上的自足和文化上的自信。可以说,这部美食纪录片第一次让人们清晰地触摸到:在中国饮食文化上,什么是海纳百川,什么是传承与坚守。
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假如没有这部纪录片,我们之于中国美食文化的惊喜,是否还能够如此清晰可感?随口说出几大菜系并不稀奇,真要深究起来,大多数人想必很难说出个所以然。而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认识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价值。它将碎片化的印象,串联成具体的认知;将口头上的传奇与文化,直观地呈现到人们面前。
文化是抽象的,但人们之于文化的认识与自信自尊,却大多建立在具象的载体之上。对于美食而言,人们不仅孜孜以求一个个作为个体的菜品,更热衷于总结菜系。而正是在这些单个的菜品和菜系上,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文化的流变、传承与张扬。就此而言,“黑珍珠餐厅指南”并不仅仅是美食餐厅的指南,它串联起散落各处的美食,将抽象的中国美食文化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出来。
当然,目前各类美食以及餐厅的排行榜并不少见,“黑珍珠”究竟有何超群拔类之处,究竟凭什么超越单纯的排行榜而上升到中国美食文化的层次,尚需更多的观察。“互联网+餐饮”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以消费者点评为原始数据,依靠技术手段为众多的餐厅分类与排行,不是什么难事,真正难的,是维持这种排行的权威、公正与品味。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急需属于自己的“舌尖上的中国标准”,这是当前各类美食排行榜大行其道的本质原因,是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文化自信的真实展现。对于向世界推介中国美食文化,“黑珍珠”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它是否能够得偿所愿,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