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第六讲:也说导语-龙兆明

 2016-04-28 11:02  来源: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看题之后看什么,看导语,导语吸引人了,才会接着看内容。我们写作的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是给读者看的,如果我们写作的新闻报道,材料不经过筛选,把有吸引力的和没有吸引力的,有说服力的和没有说服力的统统写进去,庞杂、啰嗦、平淡,如流水账一般,还有谁喜欢看?记者辛辛苦苦写出来新闻报道,读者却不愿意看,那大家说,这样的新闻报道还有没有价值?

俗话说得好“宁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新闻写作同理,选用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准、在于提炼。新闻导语作为新闻的“眼”,更要把选材和提炼做足、做到位。

说到导语,就不得不说新闻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还是陆定一同志说的更准确“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在这里,新闻通常指的就是消息,消息这一体裁被称之为“新闻轻骑兵”,能充分体现新闻的时效性,突出短平快,在几乎所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消息都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比重和分量。可以这么说,消息写作是所有新闻体裁写作的基础,写好导语又是写好消息的关键一步;导语写活了,消息就活了,大量的消息写活了,报纸才能充满活力。

新闻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开头部分。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中特有的一个概念,也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如此。晋代陆机曾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明代的谢榛也谈到“凡起句当如爆竹”。毛泽东曾说过“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美国著名记者麦尔文•曼切尔用一半甚至更多时间琢磨导语,他认为“写好导语等于写好了消息”;英国新闻学教授赫伯特•里德甚至强调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美国报业巨头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们:“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由此可见,作为新闻的开头,写好导语是多么重要。

通常情况下,导语写作必须突出新闻六要素,即“5W+1H”。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民国时期的报人是非常注重标题和导语的选材、提炼和制作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主席,有一年清明节要去岳麓山为其母亲扫墓,官方要求各家报社要在重要位置刊发消息,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的导语这样写到“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巧妙的表达了愤怒和不满。

这样的导语就是简洁有力、惜墨如金的典范之作。

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变化发展,已经有学者把导语分为第一代导语、第二代导语、甚至第三代导语。“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长处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一应俱全,就像在一根晒衣绳上挂满手帕、裤衩、衬衣、领带等等,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最重要的内容。“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例:1,(人民日报)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2,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3,他平缓而有节奏地飞跑到最佳点,突然背向横竿凌空跃起,巨大身躯拖着收拢的双腿向前飞去,以这样优美和谐风姿跳过2米38高度。一个新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诞生了。

以上三种写法,显然是后二种为好。

所以,新闻的导语就是要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吸引受众。,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

导语在写作手法上,大体可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复合导语等几种。

1,硬式导语 ---是指那些“六要素”导语、归纳式导语等比较规范直观的导语,它常被用在动态消息、政策性强、内容单一的短消息以及突发事件等新闻当中。如:新华社驻美国记者报道,9月11日上午9时48分,一架飞机撞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飞机把大楼撞了个大洞,在大约距地面20层的地方冒出滚滚浓烟。就在楼内人员惊惶失措之际,18分钟后,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了世贸大楼,这架飞机是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

这一类导语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把最重要的信息首先传递给受众,满足受众渴望获得信息的需要,是最常用的导语表现形式。硬式导语在写作手法上突出写实,用词凝炼、笔法简约,很少运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

硬式导语曾被前人奉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典范,然而由于它的局限性,容易使文章呆板、苍白,陷入“千篇一律”的格式里。因此,软式导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2、软式导语--- 其实是与硬式导语相对而言的,由于它形式多样、写作手法灵活而被新闻工作者广泛使用。软式导语常以描写式、反问式、仿写式、悬念式、隐喻式、引语式、背景式等表现形式出现,其中以描写、抒情、说明手法最为常见。

描写型的软式导语多用一些散文的笔法,导语的结构松散,构思巧妙,或以写景、或以写人、或以一个故事为开头,它不是对全部新闻事实的概括,而是找出富于吸引力的一点,将读者注意力集中,用几个轻松的段落组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

如《纽约时报》报道的有关纽约失踪的一名妇女的故事。记者以小故事为导语开始,报道这样写道 : 这毕竟是乔安妮.巴肖德不快活的半年中最快乐的一天,在她二十四年的生活里,她的家人从未见她这样高兴过。九月二日,乔安妮在纽约市的贝勒弗尔医院的某个地方的公共电话亭打电话时宣布说,“昨天我生了个女孩。”她的妹妹巴巴拉在俄亥俄州柯特兰的巴肖德住处接到这个电话时大吃一惊。全家人谁也不知道乔安妮已怀孕,甚至连她住在哪儿都不知道。打电话的四天后,这个婴儿就死了。婴儿是在乔安妮称之为家的东哈莱姆贫民窟里被乔安妮宠爱的、唯一的伴侣———一条饥饿的德国牧羊狗咬死吃了„„

这类导语的特点是欲扬先抑,使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气氛,产生如临其境的现场感,或是作者所预期的某种情绪效应。

软式导语与硬式导语比较而言,硬式导语开门见山,而软式导语则更加含蓄,表达方式更为曲折委婉,大多藏头露尾。

3、复合式导语 ——就是将硬式导语的准确性、客观性、快捷性与软式导语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感人性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导语。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段内容摘自网络)。

此外,在具体写作方式上,还有直述式、渲染式、设问式、引语式等等。

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尽量避免使用套话、空话、老话、狠话和废话。导语写作要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在语言使用上,尽可能多用动词,少用名词、形容词。在任何语言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要告诉他们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要想很好的使用语言技巧,就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有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杜甫说自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朝诗人贾岛写诗“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竟然到了冥思苦想,夜不能寐的程度。写诗要有“诗眼”,作词要有“词眼”,导语就是消息的“新闻眼”。写好导语,新闻才能“抢眼”。标题要制作,导语难道就不要制作吗?在导语写作上,任何一名记者都不应该教条化,一定要同手头的新闻内容紧密结合,从内容结构和语言技巧两方面努力琢磨、提炼、推敲,写出一条扎实漂亮的导语应该不会太难。

我在此也罗列一些我认为是比较经典的导语供大家参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原文)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欧洲大战于昨天拂晓爆发!

2、日本投降了!

3、今天,最后一个美国兵离开了越南。

4、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5、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评: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6、“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7、直径5英尺的狮皮战鼓敲响了,这鼓声同意大利投掷在埃塞俄比亚北部阿多瓦和阿迪格拉特的炸弹爆炸声连成一片——今天,洛尔•塞拉西皇帝下达了等于向意大利宣战的全国总动员令。

不够好的导语,如:

[新华社联合国7月29日电」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紧急特别联大在今天通过的一项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中呼吁以色列从1967年6月以来它所占领的所有巴勒斯坦和阿拉伯领土,包括那路撒冷,完全地、无条件地撤出去,并保证当地所有的财产和公共设施完好无损。

(评:导语要以最经济的笔墨写出最精华的内容,而上面的这条导语一百多字,甚至连标点都没有,让人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2016年4月14日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