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10-22 10:08◆记者 高飞
金秋季节,云南昭阳。
宽敞整洁广场、绿树掩映的公园、井然有序的交通、开满鲜花的河堤,身处其中的市民或翩翩起舞、或慢跑健身、或休闲养生,这一切景象告诉外界一个城市的环境巨变。
2016年7月28日,昭通中心体育馆内。昭通市各行各业及各县(区)3600多名代表召开“四城同创”誓师大会,由此拉开昭通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平安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序幕。仅一年时间,昭通中心城市发生的变化令人瞠目,市民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不断提高。
一名老人记忆中的河流
有些变化是看不见的,但日积月累就看见了;有些变化是明显的,在不经意间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要举例,一定是利济河和秃尾河,他们的反面与正面:多年来,河流沿岸建筑物乱搭滥建,污水直排、垃圾乱堆,旱季河道干涸、水面萎缩,雨季河水倒灌、污水横流;几年来,通过系列治理措施,利济河与秃尾河两岸发生了变化。
利济河和秃尾河流经昭阳城市,如果时间倒回到30年前,长住的城区居民一定会说,那时,河道里还可以抓鱼呢!
有些变化是看不见的,但日积月累就看见了;有些变化是明显的,在不经意间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要举例,一定是利济河和秃尾河,他们的反面与正面:多年来,河流沿岸建筑物乱搭滥建,污水直排、垃圾乱堆,旱季河道干涸、水面萎缩,雨季河水倒灌、污水横流;几年来,通过系列治理措施,利济河与秃尾河两岸发生了变化。
2014年8月28日,昭通中心城市环境建设获得世行贷款,利济河与秃尾河治理项目正式启动。三年后的今天,从环东路迎丰桥进入瓦窑河,河道上沥青路面,干净整洁,景观灯矗立在河道两侧,华灯初上,灯火辉煌,沿河往上,在原昭通市木材厂围墙外的河堤上,一棵高大垂柳迎风飘荡,依然还见证着这条河流的变迁。
“瓦窑河的上游连接的是箐门水库,上世纪60年代,侨通公司周边是一片良田、菜地,那时候的瓦窑河,水清鱼游,不仅是周边田地的灌溉水源,还是附近村民的直接饮用水源!”
70岁的汪永生老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在汪永生的记忆里,流经昭通中心城区的利济河、秃尾河,是他充满欢乐的儿时回忆。
汪永生告诉记者,他们家的老房子在现在的洋人街附近,上世纪60年代,他的母亲在瓦窑村五星砖瓦厂上班,当时的五星砖瓦厂属于国有,在那里,他度过了三年的求学时光。
汪永生说,他当时在今天的昭阳四小读小学,他的上学路线是瓦窑村经过瓦窑河,到三官庙农贸市场,经怀远街到学校。在他的记忆中,瓦窑河当时并不深,河面只有三四米宽,河堤两旁有高大的垂柳和柏杨树,遇到放水灌溉的季节,河面碧波荡漾,河岸杨柳扶风,枯水季节,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就是在河边上挖一个沙井,从里面取水挑到家里面就是生活用水,当时非常干净!
“当时的利济河也一样,我记得大石桥下面有一个小水塘,小时候我们都是到那里去洗澡、抓鱼!”
汪永生介绍,上世纪60年代,城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当时城里居民的生活用水从大龙洞通过明沟引水到城里的,几个水池就可供市民的生活用水,西街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在现在馋嘴街上,一个叫水塘子的蓄水池,有两三百个平方的面积。
那时候,乡邻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是,“你要去哪里?”“去水塘子挑水!”
“那时候的明沟引水还兼顾灌溉沿途田地,遇到到枯水期,大龙洞的水就流不到城里,大家的生活用水大多都在利济河里挑沙井水,那时候,我10多岁的年纪,母亲给我买了一担小木桶,我们家的水基本上都是我去挑的!”
汪永生介绍,由于不通自来水,很多上班的忙不过来去挑水,当时还有很多村民挑水到城里卖,从利济河到城里,100多斤,卖两分钱,而当时1角钱,可以买5斤白菜或者5斤洋芋!
昭通城通自来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一些厂房、小区、学校建在河流上游,由于排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两条河流逐渐就被污染了,加上大量的垃圾和污泥堵塞河道,为了防止污水入城和淹没田地,30多年来,政府多次对河流进行清淤,加宽、加深了河道,河流两旁的垂柳就被渐渐的砍伐了。
“直到去年,这条河才没有难闻的恶臭,垃圾和漂浮物也没有了,水质也一天天的在改善,我很庆幸有生之年还可以看到昭通的两条河再次变美。”汪永生说。
市民享受河道治理的福利
2017年,昭阳区结合“四城同创”和“两河”治理工作的开展,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针对河道“脏、乱、差”现象,全面启动了河道周边环境深度整治工作,结合园林城市的创建,对昭通中心城市多处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打造,在河岸上铺设了人行道、种植了花草树木,“两河”绿化建设全面完成后,能够增加80万平米的绿地。
昭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两河监察大队凤凰副大队长毕宇介绍,“两河”的治理,首先是集中整治流经昭通中心城市的利济河、秃尾河水系45.35公里,提高昭通中心城市的河道泄洪能力,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状况;其次是完成河道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清淤设备的采购,初步建立沿河垃圾转运、河道定期清淤机制,改善沿河乱倒垃圾的现象,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河道污染;建设完成国家认可资质的“三级环境监测站”——昭阳区环境监测站,填补了昭通中心城市近85万人口没有环境监测能力的空白;同时,系统开发数字化、可视化的昭通中心城市水系洪涝风险管理体系,弥补昭通中心城市在防洪排涝达标硬件投入不足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昭通中心城市抗灾减灾综合能力。
2017年,昭阳区结合“四城同创”和“两河”治理工作的开展,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针对河道“脏、乱、差”现象,全面启动了河道周边环境深度整治工作,结合园林城市的创建,对昭通中心城市多处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景观打造,在河岸上铺设了人行道、种植了花草树木,“两河”绿化建设全面完成后,能够增加80万平米的绿地。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有了水城市才具有灵气。昭阳是一座山水城市,城区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这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随着河道升级改造已完工,在下步工作中,昭阳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两河监察大队将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水环境意识;科学制定河道管理规划,加大河道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整治标准,确保河道整治质量;建立长效、稳定的监管机制,确保河道建设与管理有序开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体制,每天对各中队日常管辖工作做好巡查记录,加强督促各中队河道巡查监管到位,做到“两清四无”,“两清”清除杂草,清除河道障碍物,“四无”做到水面无杂草,无漂浮物,岸边无生活垃圾,岸上无堆放物。
如今,治理后的河段,河堤上已经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最近,一些细心的网友还在利济河中发现了翩翩起舞的“仙鹤”!
“从牛角湾走珠泉路,到凤凰山顶是8.5公里,来回17公里!”
“从牛角湾走珠泉路,沿二环一圈,是21公里多一点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
“从海楼路昭苑小区出发,跑昭鲁快捷通道,到鲁甸环岛跑回来,一共42公里多一点,就是一个全程马拉松!”
“从牛角湾走珠泉路,跑二环到昭通学院,经过昭通大道、沃尔玛,环北路回牛角湾,刚好10公里,就是一个迷你马拉松的路程!”
说起跑步,说起选择环境好、空气好、沿途景色宜人的跑步路线,昭通电视台记者姜跃武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193斤的体重,到现在的150斤,10余年风雨无阻的坚持锻炼,姜跃武从最初的减肥,跑成了今天的爱好和习惯。
姜跃武介绍说,10多年前,由于身体肥胖,爬三楼都非常吃力,感到非常笨重,走一两公里就气喘吁吁,还出现了贪吃、嗜睡、精神不好等情况。
“2005年采访省运会,在现场看到很多运动员体重也不轻,人家还可以玩空翻,当时觉得非常羡慕!”
就这样一个小插曲,奠定了姜跃武锻炼的决心!姜跃武说,他依然清楚的记得下定决心减肥,第一次爬凤凰山的痛苦经历。
当时,昭通城的大街小巷,由于缺少管理,脏乱差是真实写照,找不到锻炼的场所,去区一中足球场跑,被门卫追出来,去昭通体育中学足球场跑,大多时间学生都在上课,非常不便。整个昭阳城区,只有凤凰山是理想的锻炼场地。
“当时到凤凰山锻炼的市民也很多,坐三路车到山脚,歇了四次才爬到山顶,痛苦不言而喻,但看到这么多的人都在坚持锻炼,我就决心换一个方式生活!”
姜跃武说,他坚持了3个多月,体重就下降了20多斤。10多年来,运动锻炼就成了他生活里的一部分,随着昭通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舒适的锻炼环境也越来越多,最初建立的慢跑群每天活跃的都有四五百人!
“尤其是今年,这段时间,我发现了很多优质的跑步场所,利济河和省耕公园,每天早都有数百市民在锻炼,跑昭通大道到火车站,两边都是绿化带,景色变化也非常大,跑起来非常舒服!”姜跃武说。
在四城同创的过程中,昭通市坚持问题导向和惠民导向,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创城的出发点,不为“创建”而创建,把创建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创建实惠。
紧紧围绕中心城市河道“水清、河畅、路通、岸绿、景美、鱼游”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铺设沿线人行道、绿道、埋设截污管道等,截至目前,已拆除占用河道建(构)筑物1042户、15.8万平方米建筑,力争2017年底沿河“违建”拆除100%、沿河截污100%。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交通先行”战略及“四城同创”创建目标,计划总投资约103亿元、启动道路建设193条,已完工15条。
紧扣棚户区改造、拆老村建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按照“全面启动、分步实施、整体提升”的要求,已整理北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森林公园、西至GZ40线、东至东三环土地7251亩。全力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新区项目、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碧桂园、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中心城市整体品质。
过去垃圾围城、乱停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城市道路变宽变清洁了,交通秩序井然,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伴随创建工作的深化,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悄然成为一个造福广大市民的民生工程,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环境更优美了、社会更和谐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昭阳成游客最佳避暑之地
未来,昭阳区将紧紧围绕“果之城、鹤之城、秋之城”发展目标,细化城市规划管理及配套功能设施,打造城市核心商圈,古城片区、旧城片区、省耕塘公园和乌蒙古镇片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新区项目片区31.71平方公里,乌蒙水乡、凤凰山森林公园和温泉开发片区33.2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片区10.25平方公里,共计99.8平方公里。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一个城市的后续发展动力,在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外界的关注度,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干净、整洁、气候宜人的昭通中心城市,吸引了周边众多城市市民到昭避暑。
据相关数据统计,今年7月1日至8月5日,外来人员进入昭阳区的约有72万人次,其中省外约43万人次,省内约28万人次,境外220人。四川的占了42%,有18万人次,住上7天以上的有1.8万人。
“每年的七八月份,学庄小区周边的宾馆都是爆满,宜宾、自贡、内江、乐山、重庆都有,人数最多的就是宜宾!”
昭阳区凤凰办事处学庄小区荣缘宾馆老板王定荣介绍,随着昭通中心城市建设进度的加快,他家的土地被征收了,他利用安置小区房屋开起了宾馆,开宾馆5年来,生意最好就是每年的七八月份。
“他们一来就是一帮人,还和其他宾馆相互联系,傍晚的时候,望海公园不管是跳广场舞的,还是弹着乐器唱歌的,都是他们外地来的,非常热闹!”
王定荣说,昭通本地群众对他们也非常友善,有条件的宾馆还给他们提供免费厨房做饭,有的交点钱就和老板一家人同吃,都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方便,彼此间留下了好的印象,有的客人还把第二年的房间租金都提前付了。
“原来是交通不方便,人居环境也跟不上,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望海公园和凤凰山的生活环境和锻炼环境得到了他们的认可,相信随着城市环境的提升,还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避暑!”王定荣说。
“街道两旁的绿化树更具观赏性了!”
晒晒这些“幸福家底”,不难发现,幸福感大幅提升的背后,正是通过四城同创实施以来,创建惠民工程带来的民生大改善,不仅是被当地市民点赞,也更多的被周边市民认可!
据房管部门统计,2017年,周边地区游客到昭通中心城区购买住房避暑约1500套。
未来,昭阳区将紧紧围绕“果之城、鹤之城、秋之城”发展目标,细化城市规划管理及配套功能设施,打造城市核心商圈,古城片区、旧城片区、省耕塘公园和乌蒙古镇片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新区项目片区31.71平方公里,乌蒙水乡、凤凰山森林公园和温泉开发片区33.2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片区10.25平方公里,共计99.8平方公里。
万象更新终可盼,千帆竞发已启航,中心城市承载着昭通发展的希望和梦想已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