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 “1234”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12-23 14:23  来源:

水富县是全省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以政府为主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试点县。被确定为试点县以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对城乡义务教育进行一张图规划、一体化保障、一盘棋运作,采取“1234”措施强势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年在全省首批、在全市率先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检”。

绘好一张图,高点定位科学导向

水富1974年设区,1981年建县,1997年实现“两基”目标。实现“两基”目标后,县委、县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期盼,把促进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新阶段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进行科学规划、高位推动。出台了《水富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水富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水富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定全县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为2012年实现初步均衡、2015实现基本均衡、2020年实现全面均衡,对全县义务教育发展进行高点定位、科学导向。

履好两个责,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履行好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组织保障。实行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到教育部门现场办公以及挂钩联系学校制度,研究制定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教育发展规划、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补助办法、学校规划建设等工作。出台“县内教师改行由县委、县政府办公会研究审批”的人事调配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教师改行,规范教师合理流动;把教职工纳入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目标管理同考核、同奖励;建设乡村教师廉租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对未享受福利分房、集资建房教职工给予住房货币化补贴。县人大、政协每年对义务教育工作进行视察、对口协商和建言献策。各部门和镇办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抓好财力保障、编制保障、师资配置、规划建设支持、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保驾护航,形成了“政府主导支撑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履职到位、部门协作保障到位”的管理体系。

二是履行好政府投入责任,依法确保“三个增长”。水富属于“非贫困县”。受近几年受国家税费政策调整、向家坝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完工等影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幅下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但在此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坚持做到优先预算、优先安排、优先拨付教育经费,依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2至2015年,全县预算内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幅为21.78%、7.82%、14.34%、5.65%并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十二·五”期间,全县投入教育资金88508.12万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

实施好三个工程,促进办学条件均衡

一是实施布局调整工程,构建教育公平新格局。学校布局、办学规模是影响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科学调整好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997年实现“两基”目标后,我县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注重与当地人口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与旧城改造“四个结合”,认真实施撤点并校、校舍排危、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校舍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10年率先在全市完成一师一校和教学点撤并,共撤并校点33个,有效整合了办学资源,加快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随着城镇化进城的加快,水富县城外来人口大幅增加,位于县城的学校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县委、政府决定分四步实施城区中小学布局优化提升工程,促进办学条件全面均衡。一是采取BOT模式举债整体迁建水富一中,新学校占地128亩,是老校区的7.7倍,比原校区增加2000个“学位”;二是2012年实施水富一小迁建工程并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无偿划拨土地125亩实施水富二中整体迁建工程,现已完成土地划拨等工作;四是“十三五”期间在县城新区再建一所初级中学。通过布局调整,形成了每个镇办1所初级中学、每个行政村1所小学、县城3个区域各1所中学1所小学的规模化、集约化办学新格局。

二是实施装备标准化工程,打造教育公平新基点。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点是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符合国家要求的标准化学校。2006年,我县实施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采取上级争取一点、县财政安排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分期分批配备学校电脑、图书、课桌椅等设施。2010年,我县抓住实施“薄改计划”图书、教学仪器项目这一历史机遇,于2013年完成了全县所有中小学的图书、教学器材标准化配备。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全部按照一类标准配备,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成率、信息技术上机课开课率为72.2%,校校通光纤、班班通网络、多媒体电子白板到班、教师人人通个人空间,计算机生机比小学9.2:1、中学16.5:1,基本实现了教育装备标准化、现代化和城乡学生同享优质资源。

三是实施教师待遇改善工程,改出师资均衡新气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水富虽然是昭通唯一一个非贫困县,但边远、山区、高寒地区招不到教师、留不住教师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为此,水富县于2012年在云南省率先实施《偏远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专项补助办法》,每月按教职工基本工资50%、40%、20%、10%、5%的标准给予农村中小学(园)教师艰苦地区补助,按现在的工资计算月补助最高1731元、最低77元。目前,属于一类地区的一村中心学校,月工资在同工龄、同职称与县城学校相比,最高高出2603元,基本占正常收入的一半。现在,提出改行申请的老师少了,申请进县城的老师少了,出现了条件较好学校的教师主动申请到条件较差学校任教、已改行的教师申请调回学校任教的“逆向流动”、教师补员招聘所设岗位满额招聘等现象,农村学校教师招不到、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做好四件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大事。我县坚持按教育方针育人,按教育规律办事,按教育法律法规治校,着力打造活力教育、魅力校园、幸福师生。突出全面发展加特长,开齐开足课程,抓好免费艺体培训,定期举办各种竞赛、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向家坝电站、云天化等大型工业为校外教育基地,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教育。以举办“云南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以及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为助力点,全面推进阳光体育,2010年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工作先进县”称号。

二是全面阳光助学,做好贫困生帮扶救助的好事。“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失学”是历届县委政府摆在首位的教育惠民实事。2003年,设立水富县“教育助学阳光工程”,由县财政每年拨款15万元和在职财政供养人员每月捐赠工资总额的1.5%共同组成教育“阳光工程”资金帮扶救助贫困生。截至2015年,水富“教育助学阳光工程”共兑现资助金431.7万元,帮扶贫困生27520人次。今年,县委政府决定成立“水富县教育扶贫基金”,由财政拨款、各单位出资、“教育助学阳光工程”结余资金以及社会各界捐资共同组成教育扶贫基金,对全县贫困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让每一个学生有书读、读好书。

三是坚持以生为本,做好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实事。保障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博爱、开放、包容的姿态办教育,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机会均衡。认真落实随迁子女就学“两为主”“两纳入”和“四个同等对待”政策,指定水富二中、水富博爱小学2所学校为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定点学校,目前,水富城区学校共招收进城务工随迁学生666人,随迁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率达100%,水富二中非本县户籍学生占比14.79%、水富县博爱小学非本县户籍学生占比44.18%。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采取开设县特殊教育班集中办学与随班就读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目前全县在校生中有留守儿童4319人,占比36.9%;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61%。

四是狠抓改革创新,做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事。虽然我县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校际间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距仍客观存在,学生、家长对农村中小学的认可度不高,不少家长仍然把送孩子到城区学校读书当作头等大事,“择校”“择师”“择班”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2013年9月,水富县实施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将全县14所中小学列为项目学校,以“均衡+内涵、规范+特色、创新+跨越”为路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项目实施两年来,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县12节课获评省级“优课”、12名教师获评省级“优课名师”,占昭通市获此称号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名列全省所有县区第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昭通市2014年220所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水富县5所中学3所获一等奖、1所获二等奖;在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考核中,多个年级、多个学科出现了出农村学校高于县直小学的现象。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使城区学校 “择校”问题、大班额问题得到切实缓解。如今的水富中小学,课堂活跃了,学生厌学的少了,课堂成了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应试本位的教学观、教师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悄然扭转,教学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水富县教育局 孙顺莲)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