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7-17 15:35冯维孟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索语文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呢?
一、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初中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求知欲,他们总想亲自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满足于别人的现成解释。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务必改变现行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营造和谐、融洽的语文氛围。这首先必须来自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乐于与教师交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兴奋,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特定方向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这种主动,伴随着愉悦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更能自信地展示自己,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旨,也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激励的语言。在展示新课内容时,老师说“同学们,你探究出了什么,谁能说一说”;“相信你一定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说得真好”等等。宽松的学习情境,必将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尝试
主动探索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是新旧两种教学理念的激烈碰撞。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就只能洗耳恭听;如果教师在课堂总是把标准答案讲得一清二楚,学生就没有思维的空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亦步亦趋,那么,也就无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尝试,在主动探索中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
例如:我在上《晏子使楚》这一文言文时,先让学生分组研读课文,然后小组内合作分角色扮演文中人物,在小组内先自己演义。然后让自己感觉好的小组再上讲台表演,不少小组真的演活了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几个小组表演后比较,全体学生既快速地掌握了文言文的翻译,也对本文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比老师翻译和分析效果更好。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探索的条件,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在合作中思维,在展示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三、教给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求知
常言道,“受人一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地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的着眼点不应局限于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预习、复习、观察、发现、记忆、思维等一整套学习方法。凭借这些方法,他们可以自主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多思维、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握探索的方向,理解思路,在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中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四、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合作交流。
初中学生年知识还是有限,自主探索能力也不强,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不乏幼稚天真,或者不能持之以恒,兴趣经常转移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谆谆善诱,不断引导,帮助、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怕失败,勇于探索,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了解生活,走向社会,融入自然,有目的选择生活中的素材,收集、整理、分析,组成课题组,让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探索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时,分层提出要求,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能够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实践证明,相互之间的启发,同伴之间的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自主探索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教师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学会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