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推进昭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7-10 14:54  来源:

◆夏月先 黄合昌 郭弋菲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政府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等措施来完成工作任务。昭通作为一个农业市,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狠抓落实。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要求是围绕人们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切合消费者需求,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就要求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适时做出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这就要求拓宽产业结构空间,以市场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既要突出重点优势主导产业,又要综合利用山区农业的丰富资源,发展有条件的辅助产业,高效利用区域产业资源,增加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创新产业多功能空间。昭通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农业薄弱环节,才能为优化农业供给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当前突出的是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切实扭转农业靠天吃饭、劳动靠人力畜力的局面。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和生态良好、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建立健全为农业服务的体制、机制。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农村金融、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基本的制度框架,形成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以昭鲁一体化为核心区,按“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多集群”布局,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好五大产业即天麻产业,苹果产业,以黄牛、黑山羊、乌金猪、乌骨鸡为代表的山地牧业产业,以马铃薯、荞麦为代表的特色杂粮产业和以花椒、核桃、魔芋、蚕桑为代表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特别注意的是,目前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的产、供、销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智能化措施,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产品的生产现状,同时,对农业生产中出现问题时可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达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利用新科技加快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提升农产品质量,真正使农产品提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在顶层设计上要制定好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政策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同时要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突出“昭通十宝”农产品的主导地位,创建和整合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一批“昭字号”的企业品牌和公用品牌。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要能敏感捕捉市场信息,加速接受新技术,使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可采用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托管即农民把土地交给规模经营主体或大户去种,交一定托管费,收成归农民。土地入股,是农民以土地入股,收成由农民和规模经营主体按股分成。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打破农户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合作社与贫困群众受益的结合点,努力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2至3个增收产业,每户贫困户都能参与其中的1至2个项目,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动引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为农户的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搭建有效平台。有利于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产品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销售;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增值增收。如: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6.5万亩,初步实现了适度规模化,但是绝大多数果园均由果农一家一户粗放式管理,要真正实现苹果种植产业化,必须一方面要内强素质,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更多果农加入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大低产果园改造和示范园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外树形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增强昭通苹果品牌保护意识。

六、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因材施教,根据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学习培训。一是要针对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利用墙报、传单、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三农”政策传递给农民。二是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综合技能运用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做到送技上门。三是要依托农业项目工程,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青壮年农民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五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七、加大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要推行农业物质投入精准化、减量化,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首先是做到资源环境上不欠新账,再逐步还历史旧账,使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加大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农业资源。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土地、植被、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增加对农业环保的投入,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跳出传统的农业发展习惯局限,遵循经济规律,在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带上做文章,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上做文章。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围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更加契合市场需求,更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和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昭通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融合上下工夫,不断提高高原特色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目标。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