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一经一纬织傣锦 千丝万缕绣美好

 2024-07-07 10:00  来源:昭通日报

沿着干净的青石板路走进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城子三寨,充满傣族风情的吊脚楼散发着独特之美,垂荫覆地的古榕树记录着过去的时光,郁郁葱葱的芭蕉叶装点着傣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屋顶掩映在雾气缭绕之中,吊脚楼下傣族妇女们聚在一起织衣绣锦……好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

城子三寨村由曼贺、曼贺井、曼景寨组成而得名,是第一批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寨。这里保留着精致古雅的傣家干栏式竹楼建筑风格,有着古老的文字、语言和服饰,形成了村寨、田园、河流、雨林“四度同构”的傣族人居格局。

沿着天然石材铺筑的寨子主干道行走,非遗文创馆、非遗傣族织锦工坊、傣家特色的农家乐一一映入眼帘。不时从傣家小院里响起沙沙的织布声,让人有种岁月静好、时光清浅的感受。

村民玉留香的小院就在曼景寨,屋檐角落里摆放的传统木架织机上,她94岁的母亲咪宰金身着傣族服装,脚踩纺织车,手摇线车,一经一纬交织间编织出美丽衣裳,也编织出美好生活。

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纺织工艺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锦以棉、麻等为原料,用传统的坐式织机织成。“傣族织锦技艺对花纹的设计十分严谨,它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织锦的玉留香,如今已是“整董傣族织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她看来,手工织布渐渐被简单易操作的机器织布取代,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自己有责任传承发扬好这项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民族技艺。

傣族编织技艺是傣家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千年傣族文化的基因所在。不止于傣锦对文化的传承,傣族群众还在贝叶、绵纸上写下许多优美动人的小说、诗歌、神话和寓言故事等,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绽放出独有的傣族文化魅力。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鼓励非遗文化传承人带徒传艺,每年开展包括织傣锦、武术、傣语、竹编等传习活动,并组织个人、集体参加村、镇级的民间艺术、手工艺比赛,同时还开展文化示范户创建工作。”整董镇党委书记杨彪介绍,寨子里的村民还自发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文艺队。每逢节庆,队员们身着傣族服装载歌载舞,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近年来,整董镇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在做好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同时实现宜居宜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传统手工业共同发展,让民族特色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文化赋能凝聚起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傣寨日子越过越美。

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非遗中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