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党总支书记赵跃芳尽职尽责、敢想敢干——既当“土专家” 更是“领头羊”

 2024-06-25 09:09  来源:云南日报

“她总是舍小家,为大家。”“对于群众工作,她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对于农业,她称得上是‘土专家’。”“她凡事亲力亲为、雷厉风行,是真正的基层‘领头羊’。”在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只要提起赵跃芳,大家都交口称赞。

现任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赵跃芳,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省“扶贫好村官”、云南省“百名好支书”、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说起这些荣誉,赵跃芳说:“我只是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做了自己该做、能做的。”

潜心研究让竹笋出土冒尖味儿甜

“在以赵跃芳为代表的干部群众和专家近十年的共同努力下,马台乡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较大提高,目前全乡种植1.6万亩竹笋,是全省最大的连片竹笋种植基地。竹笋年产量2000余吨,产值5000余万元。”马台乡党委副书记陈永洁介绍。

马台乡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沿江光热条件好,气候多雾湿润,适合竹子生长,自古就生长有甜龙竹。根据马台甜竹的生理特点,赵跃芳从2016年开始带头培育笋苗,致力于让当地的竹笋提质增效。“一开始对于笋苗培育并不了解,随着自己和乡亲们一步步摸索和试验,终于取得了进展。”赵跃芳介绍,通过扦插育苗等技术,目前年均能完成10万株笋苗培育。

骤雨初歇,马台乡唐家村村民李有龙就背着竹篓、拿着锄头进入竹林中,刨土、采挖、覆土……擦净笋上的泥,一颗颗洁白鲜嫩的竹笋就装到了筐中。“90后”的李有龙是临翔元荣甜竹笋种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我们的竹苗基本来自赵跃芳支书带领的育苗团队,统一育苗、统一培育,竹笋产量和农户收入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李有龙介绍,竹笋新苗成活率在90%以上,甜度高、口感好。目前马台乡几个主要种植竹笋的村子都能得到笋苗帮扶。

“想到就去做,坚持下去就能做成。”赵跃芳带领着驻村工作队到各处去学习育苗知识,通过实际育苗积累经验,如今已然成了竹林里的“土专家”。在她看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勇于探索、坚持不懈,为老百姓谋幸福。

带领群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乐章”

良子田组位于马台乡马台村,属于省级易地搬迁点。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老旧宅基地有滑坡隐患等,马台村新寨组、海子组、小文顶组等7个组34户农户搬迁至良子田。2022年,良子田被评为市级绿美村庄。

“易地搬迁并非易事,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我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动员群众搬迁、搬迁后如何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易地搬迁的过程中,赵跃芳带领村干部到家家户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问题。

在动员村民搬迁的过程中,赵跃芳最常跟村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只考虑一时,要为长远考虑,也要为后代考虑。”在她的动员下,村民们搬到了良子田,住房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走进良子田,家家住新房,绿意盎然的植物、干净明亮的道路让人倍感惬意。村民李学兵说:“从以前破旧的房子来到这里,如今我们的居住环境让人羡慕,离不开赵跃芳支书带领我们管好护好我们的新家。”

在去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的过程中,赵跃芳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并邀请他到临翔区开展旱地优质稻种植技术培训。在专家和村党组织、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在海子村进行土豆、玉米、旱稻轮作,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收入也逐渐增加。

提升产业为了让每个村民过上好日子

马台村的茶叶与众不同——是从石头缝中生长出来的岩茶。近些年来,马台村持续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由村党组织牵头,对400亩岩茶核心基地进行挂牌保护、定向采摘销售,大幅提高茶叶有机基地认证率。

“村里目前还是存在年轻人外流的问题,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实还有劳动意愿和能力,我们会积极争取让他们进行采茶这样比较轻松的工作,也让他们的家庭多一份收入来源。”赵跃芳说。

按照“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的思路,马台村已经形成“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企业、村集体、农户拧成一股绳,马台村农户们的茶叶、竹笋、坚果等产业有了销路,群众就业也有了门路。

依托马台乡竹笋产业园建设项目,赵跃芳积极对接市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组织群众参与生产、销售、服务环节;推出特色“忆苦思甜餐”、招牌“甜笋宴”、农耕体验园;交易市场建成后,预计可为群众提供自主经营的摊位(点)100余个。

赵跃芳努力做好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员,她走进田地、走进家里、走进园区、走进学校,完成了300多场次宣讲。她说:“通过宣讲会、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新提法、新观点、新理念传递给父老乡亲,让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尽职尽责、敢想敢干、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赵跃芳的带领下,“翠玉马台”的名片被不断擦亮,青山绿水间,干群共同奏响奋进悠扬的旋律。

云南日报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李彤 隋 鑫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