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祥云县推进刺绣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练好针功夫 绣出新生活

 2024-06-23 14:24  来源:云南网

祥云刺绣图案丰富、特色鲜明。

花样独特的彝绣帽子、色彩鲜艳的绣花荷包、精巧的刺绣耳环……近日,走进祥云县文化馆,一个个工艺独特、做工精美又色彩艳丽的民族刺绣作品引人注目。彝族刺绣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文珍正坐在桌旁,针线穿梭间,花鸟鱼虫跃然布上,活灵活现。

“在我们这里,被子、床单、衣服都会绣上花,生孩子也要准备绣品。我从小跟着家里人学习刺绣,8岁时就能绣出一朵花。”罗文珍是祥云县鹿鸣乡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成为当地的刺绣好手。绣出的虎头帽、虎头鞋、锦缎袄等绣品,做工精良、图案精美,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祥云刺绣历史悠久,图案丰富、特色鲜明。在祥云县禾甸、米甸、普淜、东山等地,都有擅长刺绣的白族、彝族、汉族等民族的妇女,通过刺绣生产布鞋、枕头、香包、挂件等传统手工艺制品,将刺绣手工艺代代相传。

近年来,祥云县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在摸清当地刺绣传统技艺的同时,实施“绣娘工程”“云乡舞绣计划”“巾帼出彩行动”,搭建刺绣技艺发展平台、创新刺绣学习培训载体,不断提高妇女的手工刺绣技能,并鼓励当地绣娘创业就业,进一步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祥云县经常组织我们到外地参观,与外地绣娘交流学习刺绣技艺,开阔眼界。”罗文珍介绍,通过交流学习,绣娘们不仅精进了刺绣技艺,还拓宽了发展思路。她们积极开发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样式,并将各种刺绣手法融入绣品,制作出既保留传统民族刺绣元素,又兼具实用、时尚、美观的刺绣产品。如今,绣娘们新做出的绣花耳环、绣花手链、香包等一系列刺绣饰品,新颖秀美,很受消费者欢迎。此外,罗文珍还在家乡开起了刺绣小店,专门为顾客设计花形花样,制作绣品,带动许多当地绣娘共同发展。2023年,她通过售卖刺绣产品增收近6万元。

在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引导下,祥云县域范围内各民族绣娘逐渐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辐射带动全县1000多名妇女从事民族手工刺绣、民族服饰加工,形成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的完整产业链,越来越多的绣娘用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

“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县内刺绣产业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祥云刺绣的影响力,并在实际功能与审美艺术方面创新刺绣手工艺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商品经济、旅游有机结合,激发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帮助绣娘持续增收。”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云南网记者  李丽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非遗中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