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须以民为主

 2016-07-04 17:12  来源:

梁恩洪

“六大战略”的实施,具有双效功能:脱贫;发展。

脱贫首要的,是第一大战略。理由很简单,“不脱贫,不致富,不发展。”因此,把脱贫攻坚战略放在六大战略首位,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亲民之心。

但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个理念,是我们切切不可忘记的:攻坚必须以贫困群众为主体,以他们的自身努力与实践为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就明确地表明了中央的脱贫攻坚观点:“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这就是说,我们由党和政府发起的脱贫攻坚战略,我们的扶贫措施,切忌因我们对贫困群众的爱心而大包大揽,进而使贫困群众产生“等靠要”的懒汉心态。

众所周知,我们现存的贫困,除了确实因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而存留下来的贫困外,还有更深一层次的原因产生的贫困,那就是“大脑中的贫困”。大脑中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贫困!以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外因只能是辅助性的因素。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脱贫热情,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懒汉”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窃以为,在制定任何精准扶贫措施以实践脱贫攻坚战略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无可讳言,在我市的一些贫困地区,“等、靠、要”这一影响脱贫的痼疾,在有些地方也依然很“硬”,过度依赖外力,将扶贫看作是一项福利,理解为给钱给物,其贫困状况虽然短期内得到改善,但很容易反弹。作为扶贫的主导力量,政府既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又要大力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这种内生动力,落脚点就是:把贫困群众的脱贫志向扶起来、立起来!

也就是说,当下的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必须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那么,首要的是一定要帮助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当群众有了主动脱贫的迫切愿望,才可能主动加入到脱贫攻坚战当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否则,那就是一厢情愿,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大脑的贫困,有许多表现形式,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争着比穷,躺着当穷困户……有的地方,送粮送肥送砖送瓦的车到了,一些贫困户连帮着卸货的主动性都没有,硬要扶贫工作队员出钱请人卸货……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可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贫困是有可塑性的,物质上的贫困可以通过发展经济彻底消除,比如,我们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目前党和政府如此大决心大力度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一定要防止外力条件停止后出现“返贫”的恶果。“返贫”,往往就是“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在作祟。因此,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从外部条件上精准扶贫时,还必须下大力气扶贫困群众思想上的“贫”——“志气”!说到底,扶贫当扶志。对贫困群众来说,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定要让贫困群众知道:“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要想尽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认识到“脱贫首先是自己的事情”,彻底改变“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负能量精神状态。

总而言之,脱贫攻坚必须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只有这样,昭通与全国同步脱贫才有希望。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