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8-27 16:24李云飞
记者要有“实战力”,需具备三个较强的基本功:一是采访功,二是写作功,三是思考功。这三个基本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实践探索中来。可以说,新闻“实战力”根于实践探索!
探索采访功,打破“一问一答”采访模式
探索采访功,就要明白一点,记者不是机械的记录者,闻好则好、闻坏则坏,而是通过典型报道发出导向的时代使者。新闻与文学的不同,最显著的是“手法”的不同,新闻是发掘典型,文学是塑造典型!因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每一个记者都必须一生不变地坚守这条铁的信条!新闻也不是“有闻必录”,而要立足读者“欲知应知”的典型的人和事,揭示人和事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通过“个体”反映“整体”,力求“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芒”的效果,或讴歌真善美,或鞭打假丑恶,昭示时代走向,引导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推动社会文明前行。
新闻采访功需作六点强化:一是强化采访的深入性。就采访而言,更多的功夫要用在采访外。记者需竭力拓展视野,不断扩大知识面,熟悉各个行业,掌握最新信息,积极作好采访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以为这句话还没说到位,因为,这个“米”还有个质量高低的问题,高质量的“米”才可能煮出最香的大米饭来。因此,记者读懂现行政策,找准上下结合点,从读者最关心的人和事入手,沉下去,不拘形式地获取第一手素材,才可能为写好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打下坚实基础。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常用的研究“手法”,不仅可推陈出新,还可发现新生事物。记者用心比较素材,从中发现“异”处,才可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抓住典型的人和事,为新闻写作找准“切入点”铺就道路。这既是新闻的着力点,也是新闻的方向。记者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采访前,要了解采访内容的主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素材,有的放矢地进行采访。二是强化采访的细节性。最生动、最感人、最能引起读者回味的是典型细节,抓住这些细节,采访才算到位。三是强化类别性。记者要有应变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变换角度采访,不可一个模子走到底。变换角度采访,往往有意外收获,可为接下来的写作创造“精彩”要素。四是强化采访的彻底性。坚持“有始有终”原则,不留遗憾,一追到底,了解人和事的来龙去脉,才有完整的素材提供写作。五是强化采访的人脉性。广交朋友,积极编织信息网络,形成“牵一发动全身”的人脉平台,才可能尽知天下事,一网打尽所需的素材。六是强化采访的主动性。记者要把“三贴近”化作“三深入”,主动出击,不留死角,处处用心皆新闻,可一石二鸟甚至一石三鸟、四鸟……这样的采访才叫全面深入,往往令记者感到有采访不完的内容。
探索写作功,打破“一对一”写作模式
探索写作功,就要跳出新闻看新闻,思考以什么样的体裁和切入点入手,更能彰显新闻的意义,强化影响力。这就要求记者善于驾驭体裁,学会“十八般武艺”,遵循新闻写作“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积极尝试,大胆创新,走出自己的路来。采访解决原料,写作解决成果,在写作中,记者要灌进“可读性”决定新闻质量的观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新闻写深写透,力求“以点带面”的传播效果,让读者在新闻享受中接收丰富的知识信息,获得更多的教益。
新闻写作功需作六点强化:一是强化写作的目的性。牢牢树立“为读者而写作”的观念,以读者为本,骨肉相连,精心写作。二是强化写作的时效性。养成写稿不过夜习惯,当天的采访当天完成甚至采访一结束就进入写作阶段,及时完稿发稿。三是强化写作的变化性。善于变换角度,该消息的写消息、该通讯的写通讯、该言论的写言论……随其自然,写好新闻的“那一点”,力透主题魅力。四是强化写作的选材性。确定主题,在提炼中选择精当素材,寓思想于题材中,更好地发出“事实说话”的导向。五是强化写作的深度性。切忌贪大求全,开口要小,抓住一个新闻由头,层层深下去,揭示人和事最本质的东西,使其闪闪发光,促人深思、催人奋进。六是强化写作的艺术性。从标题制作到内容设定以及谋篇布局,都要彰显艺术性。特别是现场新闻,要带读者身如其境,感受新闻的趣味和主旨,让读者获得新闻传播的最大力量。
探索思考功,打破“直门头”思维模式
文章喜曲不喜直,新闻作品也是一样,直来直去、提头知尾就“没意思”了。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新闻是“走”出来的,还不如说新闻是“思”出来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新闻“走转改”活动,记者不可谓不敬业,也不可谓不辛苦,为什么收效平平呢?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没在“改”字上下功夫,不敢“改”也懒得“改”,这问题十分突出。“走转”是因,“改”是果,流于形式就无效可言。“改”是写好新闻的落脚点,打破“直门头”思维模式,考虑新闻才有所突破。腿勤、手勤、嘴勤的记者并不少,但脑勤的记者却不多,这就是现状。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辛苦,“直门头”思考问题最简单,也最省事,但干不好新闻工作。脑力劳动这种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和锻炼提高,才可逐渐增长。这是一个亟待重视、引导和解决的普遍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新闻思考功也需作六点强化:一是强化思考的灵活性。横看成岭侧成峰,两岸青山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大程度上讲,新闻也是发现艺术,记者要学会“放射性”地思考问题,才可能找到有力的“那一点”,采写好新闻。二是强化思考的逆向性。正面思考不通的问题,反过来思考,往往触发灵感,找到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抓住特点,一挥而就,可能就是一篇难得的好新闻。三是强化思考的连贯性。思考问题不要孤立、片面,而要连贯起来统筹思考,才可能发现人和事最闪光的地方,这就是新闻的“着眼点”,深入发掘,认真写出来,就可能是一篇上等佳作。四是强化思考的识别性。记者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现象遮盖眼睛,要学会辨别事物的真假,写好真实的人和事,才会让读者信服。五是强化思考的敏感性。记者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操,学会用记者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才可能从中发现新闻。这是一种洞察力,有这种洞察力才可能增强敏感性,采写好身边的新闻故事。可以这样说,一个什么都无所谓的记者,一般都是缺乏生活激情的人,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他(她)的表现,更多的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当不好记者,不如改行。六是强化思考的思想性。记者站得高才看得远,有境界才有精神,也才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记者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才可能提高思想品位,采写出来的新闻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令读者回味无穷。
新闻“实战力”根于实践探索,作为一名记者,这种探索需一生努力,才可能“集跬步致千里、集细流成江海”,创造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