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豆沙一绝:王清烙画

 2016-12-20 09:20  来源: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德华 朱 鹏

到豆沙旅游,花60元买门票,可看“五尺道”石阶上深陷的马蹄印,憧憬千年以前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壮观场景;看五路“同行”可感受历史的变迁;看袁滋摩崖石刻可获得昭通古代辉煌的见证;看悬棺,让人敬佩古人的智慧。古道雄关传千古,今朝绝艺耀神州。在豆沙古镇上,有两项绝活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之一就是王清独创的烙画。

烙画,一般人都不陌生,到过丽江古城的人都有印象,在丽江古城,就有很多烙画店,用杂木锯成块,打磨光滑,在其上烙画,做家居装饰。但王清的烙画却不是这样的,他是在羊毛毡、宣纸、棉布、亚麻布等材料上烙画,这就罕见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王清在羊毛毡、亚麻布、宣纸等材料上烙画,记者绝对想不到还有用烙铁在纸上作画的这种方式。

王清出生于彝良龙潭,自幼喜欢画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云南艺术学院。因家庭贫穷,王清读书的学费基本靠借。1999年,王清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父亲希望他有个正式的工作,他却一门心思要画画找钱,偿还因读书而欠下的债务。当时,如果他乐意,到中学教书、到昭通市文化馆工作,都有机会,但他就是不想束缚在体制内。于是选择了自主创业。

但是在昭通一年多,他并没有靠画画挣到钱,父亲因为着急,免不了唠叨。父子在择业观念上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用王清的话说,他的性格就是一根筋,认定了的路,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他都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哪怕是碰的头破血流也不会回头。

正在王清竭力尽智却老是出不了成果而彷徨苦闷的时候,他的老师周浩去四川经过郎家沙坝,画了一幅郎家沙坝的画。周老师说:“作为一个昭通籍的画家,如果不到郎家沙坝,你的艺术生命绝对短暂。”

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王清。郎家沙坝在什么地方?在盐津!在白水江!王清下决心要到白水江边走一走,看一看,但身无半文,怎么去呢?

2003年,王清决定以打工的方式去感受白水江。在盐津打工,他用拿画笔的手抡铁锤给石灰厂打石头,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一年半。白天抡铁锤打石头,晚上挥毫作画。这期间他创作了100多幅关于白水江的国画。

100多幅画中,总算有人出钱给他买了14幅,当时总共收入4600元,这便是王清画画淘到的第一桶金。2005年,王清向朋友借了3000元,加上他卖画挣到的4600元,一共凑了7600元,租了一间房子,买了张办公桌和一些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凭3支毛笔便在庙坝开了第一个工作室。

2006年盐津豆沙关发生地震,古建筑严重损毁,凋零破败的场景目不忍睹,灾难带给人们的损害是惨痛的,而历史古迹却给予了王清另一种启示,他突发奇想,尝试用烙铁作画,最初他选择在羊毛毡上烙画,没想到这一试便获得了成功,画出来的作品饱含历史的沧桑感。他发现用电洛铁作画非常适合盐津的山水,能将盐津本地的特色文化与盐津的山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此,王清的烙画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继在羊毛毡上烙画取得成功之后,他又相继探索在宣纸、棉布、亚麻布上作烙画。在宣纸、棉布、亚麻布上烙画,比在羊毛毡上烙画,难度要大得多,薄薄的东西,电烙铁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烙出一个窟窿。也因为如此,每下一笔都考验着王清的耐心。天长日久,王清的烙画,成了豆沙古镇的一项绝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2009年,王清入驻豆沙,在豆沙关另开“豆沙印象”。

走进“豆沙印象”,王清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羊毛毡、宣纸、棉布、亚麻布这四类材料都相当受欢迎。怀旧的人喜欢亚麻布,羊毛毡适合做大作品,宣纸、棉布既能做大作品也能做小作品。

烙画并不是新鲜画种,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等为创面烙制成的工艺画,是古中国一种珍贵的稀有画种。王清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主创羊毛毡、宣纸、亚麻布、棉白布烙画,并以钢笔画、水墨画、彩墨画等形式创作,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的表现形式及载体,2015年获“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荣誉称号。

王清说,他的烙画售价16000元/平方米、钢笔画售价8000元/平方米、国画售价4800元/平方米,尽管烙画价格高出很多,但是最好卖的还是烙画。他的烙画2014年就有6幅被带到美国,有20多幅钢笔画卖到了东南亚。

王清的艺术作品以其新颖的笔法、丰富多样的形式载体、独具感官的特色视觉展现了盐津的民俗风情。今年8月中旬在昆明举办的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王清烙画系列作品大放异彩,深受顾客喜爱,意向合作和销售近100万元。

到豆沙旅游,王清烙画已成为一个不可遗漏的看点。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