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叶特梅

返回首页  读新闻  来源:昭通新闻网

曾几何时,我一直认为榜样是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其实不然,在我身边就有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老党员,她有着21年的党龄,在民政工作中她以强烈的责任心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以一个女儿、一个妈妈的身份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她就是彝良县民政局一名普通党员,她叫叶特梅。

“太谢谢叶同志了,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吃不愁穿也不愁,还有人给我们洗衣服,剪指甲。”荞山镇底武村村民刘关仑、陈贵秀夫妇搬到荞山镇敬老院生活后感激地说道。

在一次下乡中,得知荞山镇底武村78岁的刘关仑,其老伴陈贵秀81岁又双目失明,靠政府补贴维持两人的基本生活,但两位老人闲不住,在地里种上了玉米。玉米丰收的季节,看到老人瘦弱的身躯背着满满的一大箩玉米回到破旧的小屋,双目失明的老伴,用颤抖的手撕着玉米壳,这样的场景,让叶特梅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痛,眼泪在她眼眶里打转。她握住老人粗糙开裂的双手,语重心长地给两位老人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希望他们去敬老院生活。她哽咽地说:“我的父母去世得早,看到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辛苦,实在是很痛心,现在国家政策好,建了敬老院,让你们老有所依。”在叶特梅多次苦口婆心劝说下, 两位老人终于同意去敬老院生活。

由于公路不通,前往接二老去敬老院的车也只能停在山下。搬家那天,叶特梅背着双目失明的老人,边走边给她说路边上有什么颜色的花,有什么树……

在彝良中心敬老院,只要叶特梅出现在那里,就会有一群老人围过来,“叶同志,你来了?”“老人家,在这儿住得怎么样?身体好吗?”一句句亲切的问候,像家人一样的交谈,老人们都把叶特梅当成了自己的女儿,而叶特梅也像一位“女儿”一样给老人们送去关怀关爱。

一次,叶特梅到龙海镇下乡,得知龙海小学二年级学生刘小龙,母亲外出五年至今杳无音信,其父亲患精神病,基本不归家,可怜的刘小龙就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上学。得知此事后,叶特梅把身上仅有的400元钱拿出来买了一套衣服、鞋子、袜子送到学校,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和温暖。

类似的事例很多很多。一次下班途中,她骑着摩托车途经小河桥,见一位大妈急得直哭,一问才知其3岁的孙子不见了,有人告诉她10分钟前在大坝子方向看见过孩子,叶特梅见状,说道:“快上车我送你去,待会儿孩子跑远了,怕有危险。”她掉转车头,待老人上车后,迅速把老人送到了大坝子。

“叶特梅是个好人,心地很善良,又肯帮助人。”了解她的人都这样评价。

通讯员 谭文萍
审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审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标签 >> 学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