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昭通市各级党组织落实“三机制”侧记

返回首页  读新闻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以前最多中午时段就安静下来了,哪像现在到晚上都热闹着呢!”傍晚,走进鲁甸县文屏镇砚池山村综合农贸市场,汽车停满了院坝,吃“杀猪饭”的人络绎不绝。

鲁甸县文屏镇砚池山村这样的景象,只是昭通市“薄弱村”“空壳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小小案例。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1402个村(社区)中,除城市社区12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新建社区49个外,其余1227个行政村(含村改社区)均有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总收入共计6634.7万元,其中:1~3万元的432个、占35.2%;3~5万元的274个、占22.3%;5~10万元的423个、占34.5%;10万元以上的98个、占8%。

可以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已然全覆盖。全市各级党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砚池山村干部介绍,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该综合农贸市场每年给村集体带来26万元收入,砚池山村目前的产业项目主要有苹果园、草莓园、建材市场等,每个项目都是经过精心考察创建的,下一步会继续通过扩展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当前,全市各级党组织正按照“三年三步走”的目标强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即到2021年底,实现481个“薄弱村”“空壳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5万元;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最低达到5万元;到2023年底,在巩固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最低达到5万元的基础上,力争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创建一批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

“手中没把米,唤鸡都不来。”为有效解决基层组织“无钱办事”和低收入人口返贫、及时就地就近救助等问题,进一步打牢村级组织的物质基础和物质积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1年初,昭通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全市集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爬坡过坎、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在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合作怎么办、实体怎么建、股本怎么筹、收益怎么分、风险怎么防’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全面摸清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逐村制订帮扶计划,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实行税费优惠政策、优先予以项目支持、注重人才资源支撑,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日常监管、注重风险防范上下功夫,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牟汉如是说。“做到‘好事让基层组织办、好人让基层干部当’,夯实筑牢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为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鲁甸县从2016年就开始准备。”据鲁甸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首先从思想上筑牢共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其次,共整合各类资金8200多万元,并设立县级贷款贴息、风险抵押基金等,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累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益1700万元,带领带动1.6万余户群众增收,基本实现了户均有一项增收产业目标。下一步将选派对口干部到村任职,针对性地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30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已初步通过市级审核;每个村(社区)储备至少3个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砚池农贸市场的商户陈先生称,他已经在市场里做了4年生意,家里的土地承包给果园合作社,自己在农贸市场里经营“杀猪饭”餐馆,一年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左右。“村里的农贸市场解决了像我这样无务工技能人员的就业问题,不仅能就近务工、照管家里,收入还增加了。”陈先生说,目前他打算一直在市场里做下去。

(记者 唐龙泉飞 实习记者 苏 秀  文/图)


审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审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