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马树镇农民巧把土地变“黄金”

 2015-08-05 11:29  来源:

“只要功夫深,土地变黄金”。广大农民都各自种着一亩三分地,但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然而,在巧家县偏远乡镇有着这样一群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将手中的贫瘠的一亩三分地变成源源不断的“黄金”。

孙常芬是巧家县崇溪镇崇溪社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近年来,他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依靠大棚蔬菜种植走上了致富之路。

近日,笔者来到孙常芬家的塑料大棚,一排排日光温室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蔬菜长势喜人,孙常芬也正在大棚里忙个不停。孙常芬介绍,以前,她种植蔬菜没有使用大棚,崇溪镇崇溪社区海拔高,气候变化无常,种植条件差,靠天吃饭,辛苦一年下来,钱却赚不了。勤劳好学的孙常芬通过社区农家书屋、电视和朋友了解到,大棚种植能优化种植环境,不仅能种的蔬菜种类多,而且还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于是,去年年初,孙常芬便在自家地里搭起了大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由于刚刚开始,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第一季蔬菜出现了部分枯萎。她一边查找失败的原因,一边向别人请教经验,经反复研究探索,她总结出了种番茄、茄子、西兰花等多种蔬菜栽培的适合温湿度和治疗一些病虫害的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认真研究探索,孙常芬的温室大棚开始发挥优势,不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巧打时间差,在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同时,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改进蔬菜品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我总共搭建了24个温室大棚,大棚内栽种了各种不同品种的蔬菜,所有蔬菜在集镇上就能销售一空。”孙常芬把大棚蔬菜种植致富的喜悦写在了脸上。她介绍,等经验再成熟一些,她将带领周围的农民一起种植大棚蔬菜,一起致富。

近日,巧家县马树镇马树村农民正在忙于采摘荷兰豆荚,种豆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今年年初,马树镇农民自发与昆明滇源公司和昆明绿色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荷兰豆种植。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先向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和挂线,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产品回收;农户按技术人员的要求开展荷兰豆种植、管理和采收,“公司+农户”这一合作模式的探索,不仅使种豆农民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解决了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规避了市场风险,公司也得到了自己需求的产品,达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的目的。

马树镇马树村平子社农户付廷林激动地告诉笔者:“我家种植了22亩豌豆,现在每亩的产量比种包谷跟洋芋好得多,每亩地在三到四千左右的收入,每天要不低于10个小工来摘,我们创收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

荷兰豆又称食荚豌豆,因其营养价值高,风味鲜美,并具有延缓衰老、美容保健等功能,是西方国家主要食用蔬菜品种之一。荷兰豆采摘以后,公司将收购的鲜豆荚及时运到冷库进行冷藏,分级包装后出口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

据悉,马树镇今年种植荷兰豆1000余亩,主要分布在该镇马树村、小河塘村等。荷兰豆长势较好,株高2米左右,目前荷兰豆荚均价6元/公斤,预计每亩单产鲜豆荚800公斤, 1000亩荷兰豆可为农民创收480万元,除去成本费用,可获得纯收入240万元。预计2016年全镇荷兰豆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亩以上。

◆通讯员 胡华伦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