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的年华献给春城环卫事业——记昆明掏粪工人陈德明

 2018-04-29 13: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城市化光芒四射的进程中,有一些群体默默承载着现代生活高速运转遗留的废弃物,他们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末环。例如,掏粪工人。

一边是高楼迭起的西北新城,一边是人流喧嚣的城中村。在王家桥路和普吉路的交叉口,每天都有垃圾车和吸粪车相继驶出,轰鸣着开往主城方向。昆明市政府规划未来将这里打造成为容纳20万人口的生态居住区。 而在城市化光芒四射的进程中,有一些群体默默承载着现代生活高速运转遗留的废弃物,他们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末环。 例如,掏粪工人。

今年56岁的陈德明,一生和垃圾、粪便打交道。1980年,陈德明开始从事垃圾装卸;2006年,陈德明调来五华区环卫处粪便中转处置中心,成为掏粪工人,迄今已10余年。他的固定工作岗位,就是那辆载重3.265吨的东风牌吸粪车。昆明的城市卫生情况,没人比他的感受更直观。

上午9点,陈德明和助手准时出车。上午的任务,是清理北市区“幸福家园”小区一片的6个公共移动厕所。二人动作麻利地将粗大的吸粪管卸下车,插进公厕外部的白色塑料口。不到十分钟,一个公厕的粪便就清理干净了。

从事掏粪工作12年,陈德明却从来不佩戴口罩、防毒面具。他说,“戴那些东西耽误干活,气都不好喘”。遇到结构复杂、或常年不清理的小区,陈德明就要亲自用工具去清掏杂物、疏通淤泥。平均下来,一天要抽满两到三车的粪便。路上的市民远远见到吸粪车驶过,唯恐避之不及。

 “其实我们和公交司机是一样的,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镜看我们。”陈德明说。市里有限令,吸粪车上午9点以后才能进城,下午5点以前必须出城。这样的“拒绝”,让陈德明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减小。

 掏粪工人曾经被推到万众瞩目的政治高度。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对时传祥说了那句著名的“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2016年,陈德明作为一线工人代表,在昆明会堂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这天中午,陈德明一如往常,在食堂窗口打了一份有炒白菜、炒蒜苔、茄子醡炒肉的免费午饭,和工友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这间大小十几平米,由旧沙发、旧座椅、废衣柜等杂物拼凑起来的休息室,是工人们平日里休闲娱乐的地方。

由于中心向自主盈利的方向改制,垃圾车和吸粪车越来越多,场地有些捉襟见肘。一名工人靠着驾驶座,脚搭在方向盘上睡觉,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办公楼上“住在春城 热爱春城 建设春城 美化春城”的标语字迹有些斑驳,却仍引人注目。

中心现在有30多名掏粪工人,属于事业编制岗位,工资四千出头。每周可以调休一天,但无论周末还是春节,中心都要有人值班。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年纪大,不怕脏,肯吃苦。

下午1点,陈德明接到工单,前往清理南屏街一带的公厕。

和上午的程序一样,撬开井盖,将吸粪管插入粪井,一股刺鼻的味道涌来。

随着“哗哗”的抽粪声,吸粪车再度被填满。

 吸粪车里的粪便将被运往位于西北郊区的粪便综合处理厂,汇聚在巨大的化粪池之中。

有媒体报道,昆明主城区每天产生400吨粪便,它们最终都将经过发酵成为有机肥料。在垃圾焚烧厂蓝白相间的巨大水泥烟囱下,陈德明的身影更显渺小。

 还有4年,陈德明就到了退休年龄。他说,“苦了四十多年,苦够了”。陈德明的父亲就是掏粪工人,这份工作却没有传到第三代。儿子今年21岁,去了山西打工。陈德明说,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从来没有嫌弃过他。

下午4点半,到了下班时间。正午的阳光开始减弱,陈德明通常会骑上他的电动摩托车,此时妻子已经在家准备晚饭。离开厂子,空气中仍有淡淡的粪味。路边的酒水副食、理发店、诊所一路后退,手机店里飘出黄家驹的歌声。生活开始了。

来源:昆明信息港

审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天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