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别让“年味”走远

 2016-12-30 17:06  来源:

似乎来不及准备什么,这年就猝不及防地来了。要过年了,当然没有理由不去高兴,然而这高兴却没有了往昔过年的那种亢奋和激动。面对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和熙来攘往忙着购物的人们,我忽然怀念起小时候过年的感觉来。

“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我们都是一边念着这样的年俗歌谣,一边掰着手指头计算什么时候过年的。对穿新衣、戴花帽、放鞭炮的渴望与期盼都寄托在了“年”上。年关一近,村里的一大帮孩子便开始闹腾起来。平时难得有好衣服穿,一旦过年,个个都穿着新衣服上了街。尽管质地不是太好,但都爱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显摆”一下。白天帮父母搭个手,推年糕、炸麻花,忙得不亦乐乎;到了晚上,也不会闲着,约上一大群小朋友走街串巷,看谁家挂了什么灯笼,贴了什么对联和窗花。一路上,踩着地上嘎吱嘎吱的积雪,噼里啪啦地放着鞭炮,惬意得直呼过瘾。

更有意思的是,除夕夜守岁,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到了五更,一家人兴奋地从家里走到院里,笼起旺火,开始迎接新的一年。翌日清晨,小孩子们便开始走亲串友,给长辈们拜年,其实,愿望很简单,说完那声“过年好”之后,最想得到的是一两包烟和一大堆糖果。总而言之,过年的那段日子,大人和小孩一直会亢奋到元宵结束。

流逝的岁月,总是在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又会带走一些东西。时代发展到现在,过年已经不可和当年同日而语了。许是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对于“过年”似乎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强烈的期盼和欲望。小时候觉得无比浓郁的过年气氛在逐年变淡;小时候觉得过年好吃、好看、好玩的东西,如今也早已失去兴趣;甚至渐渐的觉得,过年和平常放假其实没什么两样。到底是周围的环境在改变,还是我们心态在变呢?

以前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的是年味;现在过年,有的是年货,却没了年味!我们看到的情景,常常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忙着赶趟,春晚也是凑着热闹看看而已;而除夕一过,一些人就开始在麻将桌上“血战”;即使是“拜年”,也早已经变了味,直接发红包,而且是你发八百,我给一千,互相攀比,发得太过离谱。难怪那些没有多少经济支撑的大学生们在感叹:小时候盼过年收红包,现在怕过年送红包……

很欣赏一位网友关于过年的一段留言:我不希望过年的团圆成为流行的时尚,因为时尚往往是“短命”的。过年的团圆也不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它既要具备经典仪式的庄严神圣,也该有乡土民间的温情气息。其实,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甭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 这,就叫年味。

年,是越来越近了,但愿“年味”不要走远……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