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1-22 10:21编者按:
按照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安排,广东省的东莞、中山两市,将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与我市携手前行。我们的伙伴有着怎样的靓丽风姿?他们的哪些发展经验会对我们有所启发?美丽的海岸线能给我们提供哪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渠道?带着这些问题,本报特派出一组记者前往东莞市、中山市进行了为期10天的深入采访。从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东莞 中山·我们的伙伴”系列报道,以飨广大读者。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翼 汪舒 刘建忠 杨明 张永刚
上世纪1982年,广东中山古镇第一盏灯由民间自制而成。在珠江三角洲中部这片不到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之后10余年时间里,打造出著名的十里灯饰长街;2002年,古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中国灯饰之都”称号;2012年,一批如利和、星光联盟、华艺等大型国际专业灯饰卖场崛起,古镇灯饰走向世界。
斗转星移,风云际会。
中山本地作家郑万里、陈恒才20余万字的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解密了中山古镇从一个农业小镇演变成中国最大的灯饰生产销售基地的过程。11月14日,当谈及这本书以及古镇情况,郑万里话语平静:古镇灯饰占全国灯饰照明行业70%份额,占全球灯饰照明行业60%份额。
这个数据来自中国照明电器协会2014年度报告,它的意义在于,古镇“中国灯饰之都”行业地位不可撼动。
得益于30多年的积淀,古镇灯饰产业链条已纵横延伸到产品工艺、销售平台、配套服务以及产业文化等各领域。
11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古镇灯饰卖场星光联盟,这个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200多亿元的行业地标,已经成为集知名品牌、会展经济、旅游观光、饮食娱乐于一体的支撑古镇灯饰产业的重要载体。
当熟悉古镇灯饰发展的市民或游客把星光联盟和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的“十里灯饰街”做对比时,古镇镇政府已经和企业联手将古镇灯饰链接到世界,推动中国灯饰照明产品制造基地升级为全球灯饰照明产品交易中心。
资料显示,上世纪1996年,古镇完成了集体企业转制,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当时的古镇拥有花卉苗木种植、塑料制品加工和新兴灯饰业,前者附加值低,塑料制品加工污染大,剩下的灯饰业被古镇看中,政府层面为产业发展格局做出准确定位。此时,恰逢国际产业大转移,作为沿海城市的中山成为目的地,古镇灯饰发展迎来良好机遇。2001年,广东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带队来古镇,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华艺、胜球等灯饰企业的发展都让他感到新奇和惊讶。调研之后,广东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专业镇。随后,古镇成为广东第一批专业镇之一。专业镇的特点在于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镇实际的治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产业内部,以及劳动力、产业资本的合理流动,并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2016年,这种合力作用将古镇灯饰产业推向巅峰。在连续多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之后,古镇搭建线上“灯博会”平台,实现展会“实体+互联网”的互动模式,并组建国际市场灯具供应商群体,引导其在灯博会参展企业定点采购,并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拓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市场,打造“中国灯饰智造”品牌。在此之前,古镇灯饰企业亮相南非灯展,与当地华人商会合作共建全球首个“中国灯饰之都(古镇)海外直销基地”——古镇·南非灯饰体验馆,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古镇企业签订了进驻协议。同时,古镇还组织企业参加巴西展、迪拜展等国际性家居灯饰大型展览盛会,并创新采用采购商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产品体验店等形式,加强灯饰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交流。今年6月,古镇与意大利国家建筑协会、温斯顿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欧洲(古镇)国际灯饰平台。
至此,中国灯饰之都完成与世界的链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古镇灯饰走向世界舞台经过日积月累,那么,中山大涌红博城的出现则是无中生有。
中山的另外一个镇大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大涌跟红木联系起来。当地人对于红木产业,都会用“无中生有”一词来概括。中山市大涌镇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副局长曹浩林就这样说,市场不在中山,原木不在中山,但红木产业不仅给大涌带来巨大的财政贡献,而且也让大涌闻名于国内,大涌创造了“无中生有”的红木产业传奇,正推动全镇从“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向“中国红木文化旅游名镇”迈进。其间,大涌在2003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具类产业集群;从联盟标准到行业标准再上升到国家标准,大涌企业用标准赢得了话语权;最先实现红木家具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突破,红木干燥技术至今仍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参考;在红木文化传承与创新、原材料、研发设计、机械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代表了红木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而真正让大涌迈进“中国红木文化旅游名镇”的标志性事件,是今年3月“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的开业庆典,庆典仪式上,这个全国最大的红木“文商旅”综合体迎来一片赞叹。
2013年,中山谋求产业转型升级,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新型专业镇”战略构想的此背景下,推动大涌镇由制造生产基地向文化商贸旅游产业之城转变,“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因此诞生,大涌走出一条“以文引商、以商养文、古今融汇、多业互促”的跨界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7月,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广东专业镇创新指数》报告中,十大专业镇,中山占3席,火炬区连同民众镇、南头镇、小榄镇,一起进入全省专业镇第一梯队。目前,全市共有18个省级专业镇和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采访手记
政府无形的手是怎样挥舞的
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化程度会非常高。但是,在市场化上行这一过程中总会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舞动。当多年前的“一镇一品”产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时,怎样转型升级成为当地需要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从1979年,4位大涌人筹资办起大涌第一间家具厂算起,从古镇1982年的第一盏灯的民间制造开始,到现在的“中国红木文化旅游名镇”和“中国灯饰之都”,不经意间,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让我们看到行政这只无形的手在用力挥舞。
当我们还原40多年时间从“民间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历程时,政府规划、企业推动、社会参与的联动作用清晰地呈现出来。
中山专业镇从传统专业镇过渡到新型专业镇,其思路是通过迈向中高端发展来确保中高速增长——我们看到了行政的手。
在古镇,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山市(古镇)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中山市古镇灯饰照明创新设计中心、3D 打印服务平台、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半导体照明检测实验室、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支援中心古镇创新驿站、中山市古镇镇专业镇金融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单位在古镇落脚,为全镇2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外观设计、技术合作攻关、新产品送检、质量检测认证、仪器设备计量、出口检验、技术标准咨询、专利和版权申请及维权、知识产权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等服务——我们再次看到行政的手。
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在报告文学《中国灯都——一个惊艳世界的China故事》序言中写有一段话:当代经济学家一再告诉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政府在整个市场博弈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山市古镇镇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末对灯饰产业的整顿,到全力打造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灯饰博览会,都处处看到政府这支有形之手在舞动。但我们又惊异地发现,在以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镇,当一个产业快速完成了30年的原始积累,如何走向世界,政府这支有形之手,又开始用力的挥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