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0-12 16:35记者 朱德华
王兴春,1968年3月出生于大关县翠华镇翠屏村老城村民小组。这位七尺男儿,在创业的艰辛路上,凭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跌倒了,又爬起来,无论多少次跌交,都没有摔碎他的创业梦想。如今,他领衔成立的翠华镇富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办起了当地响当当的生态农庄。
放弃从军,从此走上打工漂泊路
1988年,王兴春在大关一中高中毕业后,他参加征兵体检,身体合格,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他放弃了从军的机会。为照顾父亲,他选择就近就业,于是去了大关电石厂打工。在电石厂工作,虽每天与粉尘打交道,但能养家糊口,王兴春对这份工作非常执着。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大关电石厂倒闭,王兴春从此漂泊他乡,再没有像电石厂那样稳定的工作。他搞过电焊、氧焊,修过内昆铁路,还到曲靖修理过矿车。辗转流离,他凭着勤劳的双手打拼,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建乙炔气站砸锅,做茶叶生意东山再起
2008年,腰包里有点结余的王兴春开始做自己的第一个创业梦,回昭通与朋友合伙建乙炔气站,三年多时间,由于资金等原因干垮了,他亏了40万元。打工攒下的家底荡然无存,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第一次创业就撞上如此冷酷的南墙,王兴春如泰山压顶,一时间不知所措。好在这期间他在昭通宾馆对面以每年5.8万元的房租,租下了一套三层60多平方米的门面房,开了一个茶叶销售店,主要经营福建铁观音和普洱茶,兼营茶具。这项事业一直由他妻子打理。
王兴春说:“还是妻子好,失败了还能回那个温暖的家。要不是前些年茶叶生意好做,我不知何时才能补上建乙炔气站捅下的那个大窟窿。”
搞种养殖,建生态农庄
茶叶店在他诚实守信、注重品质的经营理念下,顾客纷至沓来,生意蒸蒸日上。正当茶叶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王兴春创业的激情再度燃烧,这一次,他显得比上一次更加成熟和冷静,他选择在家乡创业,干种养殖业,建生态农庄,搞农家乐。
王兴春说:“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回报乡梓。”2012年,他正式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为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他组织成立了翠华镇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户170余户。
20多年前,就有一个2亩多的清水鱼塘,他花10万元对这个鱼塘进行了改造,又花4万多元新建一个500多平方米的鱼塘。2015年,养鱼1万尾,收入10万余元;引进弘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落户翠屏村,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大棚10亩,品种有香菇、木耳、杏鲍菇三种,10元1公斤,产量2500公斤。
王兴春热心公益事业,2012年4月1日,翠华镇政府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帮助修老城公路,王兴春当时并不是村组干部,但他主动参与有关事务,成立一个理财小组,村民小组组长刘云华担任组长,他是成员之一。村民每人集资800元,累计筹资13万多元。理财小组花7万多元买石厂村民小组的地、付接口费5.9万元,“一事一议”政府补助9万多元,再加亮化工程补贴等,总投资40余万元。公路长4公里、宽5米。2014年,王兴春为翠屏村78位80岁高龄的老人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面条和菜籽油。
路修通后,王兴春利用老城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投资70万元新修了建筑602平方米的四层小洋楼,2015年8月开始干农家乐。
利用鱼塘开展钓鱼活动,钓到1公斤以内的36元/公斤卖给游客,超过1公斤的30元/公斤卖给游客,每月设立一个奖励指标,谁先钓着2.5公斤以上的鱼就奖励100元。
四川鱼虽价格低,但品质差,成活率低。王兴春采取与鲁甸一家养鱼场联营,从鲁甸进购商品鱼,放在自己的清水鱼塘里进行轮养,供垂钓爱好者垂钓。因为诚信,鱼的品质好,来他的鱼塘钓鱼者络绎不绝。有从水富、昭通专门开车来的,也有昆明、成都、重庆的钓鱼爱好者,路过大关慕名前来的。
现在生意不错,王兴春正开动脑筋准备增加项目,使生态农庄的服务项目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