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9-19 16:41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鹏
近年来,昭通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把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重点产业作为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注重要素保障,强化培育扶持,有力促进了各类产业的发展壮大,改变了我市产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优势等短处。
“十二五”期间,全市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苹果、天麻、花椒等优势产业迅速壮大,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9%,达到222.08亿元;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建成投产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31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达到181.44亿元。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年均增长8.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市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1.1万亩;狠抓10大科技增粮措施推广,粮食总产量增至225.7万吨;完成烤烟收购82.7万担,实现收购总值11.1亿元;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苹果、马铃薯和魔芋种植面积分别达34万亩、300万亩和24万亩,天麻种植产值达27亿元,核桃、花椒等经济林基地扩大到826万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2780个,涉农企业发展到245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 亿元,同比增长14 %。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市场环境趋紧、自身发展粗放等多重压力,切实采取降低工业电价、奖励扩产促销、税收优惠减免、协调信贷支持等办法措施,千方百计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现工业增加值209.72亿元,同比增长4.8%。狠抓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获准复产复建煤矿增加到52个。致力扩大工业投资,侨通公司搬迁等项目加快推进,乌蒙健尔中药饮片、水富年产3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9%。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充分发展。为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注重拓展新空间、新业态,保证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增加值同比增长9.4%。其中,通过成功举办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行挑战赛、第八届中国露营旅游论坛暨国际露营大会等活动,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3.9%和23.5%。同时,我市还积极争取市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昭通设立分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年新增融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1%。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与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联网+特色农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形态起步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市将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昭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联动、融合共赢,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从供需两侧发力,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推动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9.5%和10%。改造升级传统工业,推进硅矿、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有色冶金、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培育电子、服装加工等新产业。大力发展以食品、药品、保健品和生物材料“三品一材料”为主的生物产业,做强绿色林果、高效林业、山林药材、特色杂粮、特色经作、山地牧业和淡水渔业,建成一批有特色、有优势、带动力强的农业基地和农业庄园,培育和促进乡村电商物流,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升房地产、商贸、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壮大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促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将昭阳、鲁甸、水富、镇雄4个工业园区打造成“百亿园区”。制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实现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势,全面实施“产业培育”战略,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奋力闯出一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全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