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日报承载了我的“文字梦”

 2016-08-08 23:29  来源:

★黄 尹

犹记得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爸一遍遍地问我:“为什么你只填报中文系这一个专业?”回头想想,我当时是怎么回答他的呢?“那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我想要找到适合这个梦想生长的土壤……”

是啊,曾几何时,对文学的热爱早已深深根植于我的心底,它隐藏在角落里那堆厚厚的笔记本里;隐藏在青春年少时宿舍熄灯后被窝中拧开手电筒“钻研”在小说里;隐藏在……但终归,如暗夜里眨眼的萤火虫,星星点点,明灭闪烁。

后来,我遇到了在我的追梦之路上予我助益很大的一位导师,他就是曾荣获高黎文学奖的本土作家杨昭老师,他当时教授我们《写作》。那时但凡有杨老师的课,我总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听讲、记笔记。某次寻常的测试,杨老师让我们鉴赏一首诗歌,我简单地讲了自己浅薄的感悟,杨老师评了一句:用词精准,贴合意境。我竟暗自激动了好多天。

大学毕业,我如愿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上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成长。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朱自清的《背影》;从苏轼的《水调歌头》,到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每每让我沉醉其中无可自拔。

再后来,辗转换了不同的工作环境,亦不再有机会站在三尺讲台谈古论今。我手中的书本和粉笔,换成了卷尺公文包和各式表格,我成了一名国土人。我整日奔波于待建设用地选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征地拆迁工程中……我把心中的梦,搁浅在了心的最底层,顶多偶尔写几句随笔,闲散地摊开在微博里,肤浅地博几个朋友的点赞。

直至今年四月的一天,我照例在午后夕阳的余晖中看报,一如既往地看我挚爱的《昭通日报》,撇开所有世俗的繁杂和喧嚣,静静沉湎在文字的世界里。我那稚嫩的女儿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妈妈,上边有你写的吗?”如一道闪电划过心间,我那么喜欢读读写写,为什么不试试?

为了我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我准备了很多天。我将文章的主题设定在我所熟悉的领域,打算用文字记录基层国土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取材料、成文、一遍遍校对词句,我借用了同事繁忙的一天,来表达我对基层国土工作的体会。我把其命名为《小赵的一天》,我忐忑不安地将稿子慎重地投给了《昭通日报》的编辑老师。之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5月12日,刚好是我女儿的生日,我像往常一般打开报纸先看目录,很意外的看到了《小赵的一天》。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版面,确实是我写的那篇。无以言喻的激动和欣喜,更多的是对编辑们的感激。

无疑,老师们的肯定带给我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星星之火,慢慢燎原。我开始用手中的笔,勾勒一个个我想要描绘的人和事,《栀子花开》《回访簸箕村》……

当笔下的文字一篇篇变为铅字,我所钟爱的《昭通日报》,承载着我的梦想,带着我对未来的期许,引领我一路前行……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