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梦想·激情·收获

 2016-08-08 23:27  来源:

★申正勇

2002年进入报社,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猛然回首,恰似昨日;但细数一路足迹,50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步伐再快,也要走过每个晨昏。

从放下书包到背上采访包成为一名记者,一夜之间就从校门走入了社会。总想把所有的抱负都付诸镜头和笔端,那时候感到世界很小,笔力很大,时间漫漫,蹄声嘀嗒。

各种重大活动,自然灾害,不公不平,都会化作文字,贴于报端。彻夜写稿,通宵失眠,成了家常便饭。曾经因为读者的爆料,先后两次步行20多公里,冒雨雪进山采访,成为第一个到那儿采访的记者,终于让那儿修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艰辛得让人后怕,第一次雪中差点摔下悬崖,相机摔坏了,鞋子崴烂了;第二次穿着水鞋,踩着泥泞,打着手电进行回访,吃住在农家。第二天清晨出门一看,我的乖乖,昨晚上我们几乎是从悬崖峭壁上走过来的,一下子腿就软下去了。但是,看着已经修建起来的希望小学,心中算是有些安慰。

工作之余,认真回复着诸如希望小学所在地的农民们写来的感谢信,同时也主动调查群众写来的各种“反映问题”的材料。或以新闻调查公开报道,望有则改之,或以内参形式呈报上层,以期引起重视。全然把自己想象成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其职责也要求如此,但除了当事人外,谁能体会这职责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谁能摸清这其中乱如蛛丝网的关系?谁能明白其中的潜伏与暗算?

在有些时候,本来新闻记者的本职要求我们扮演正义的化身,客观说应该是公对公的监督,但是,错综复杂的中国式关系,七弯八拐后会把这种善意的提醒转化为私人情感,把就事论事的公事,转变成就事论人的私事,把监不监督,弄成了给不给面子的问题,甚至化成仇恨。在这种小地方大社会里,除了不疼不痒或顾左右而言他,还有什么土壤和条件让你把职能充分发挥?

但是,尽管 “土壤不宜”、“条件有限”、“八方掣肘”,我还是义无反顾,打心底觉得要对得起手上的饭碗和社会期待的目光。不经意间翻看到满箱子的奖证和感谢信,的确能给心里一点安慰。

回想起自己一直的坚持,信念乎?萌动乎?我不知道也说不清。当然了,这个行业,也不仅仅只做“不给别人面子的事情”,在一些时候甚至很多时候,抬轿子吹喇叭的事情也干。以至于对常规工作硬要说成有新举措!普通人物硬要说成平凡中的伟大!偶然的一次举动硬要挖掘他身后的必然!

不少“大家”,通常喜欢极端化的叙述。好吧,让你上天,上九天还不爽;坏吧,让你下地,下十八层地狱还不解恨。怪笔者吗?不怪,怪的是我们的环境没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把人或物搞成两极分化,不好就坏,否则就是两面派,不是神就是鬼,否则就让你神不神鬼不鬼,反正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笔下主人公如此,很多行业人们的工作状态也如此。在新闻行业还好,好坏至少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正襟危坐、口蜜腹剑的地方,你要表达观点就不那么容易了。通常情况下没有是非曲直,连说理的地方都不好找。功是唐僧的,过是悟空的,福是八戒的,亏是沙僧的,当然还有可能卧着一个披着马皮的小白龙。

如此一来,很多时候你不知不觉也毫无选择地成为一个小小的卒子,永远不能左右自己的步伐,只能听天由命。把兵当车用吧,或许会占据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高位;把车当兵用吧,或许会处在一个充当炮灰的低位。或许你辛辛苦苦杀将过去,眼看胜利在望,却被别人轻轻拿走,然后冠冕堂皇、美其名曰。

十四年,消磨着不再重来的青春岁月,透支着满含盐分和养分的心血和汗水。有的甘心情愿,有的为之惋惜。好在赢得了无数读者,收获了众多感动,人生旅途中深深浅浅留下了无数脚印。庙堂也好,江湖也罢,顶多不过数十年,能过百岁者寥寥,但最终都要埋在泥土里,成为昆虫的盘中餐,消失在空气中,化为乌有。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三餐,听从内心便行。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