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与《昭通日报》的“恋情”

 2016-07-28 10:16  来源:

吴长江

作为一个常人而言,对于某种事物接触的时间久了,总会对它产生一种眷恋之情,这样的恋情会顺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我从读初中的时候开始都喜欢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在创作的同时要学习。当时由于家庭的生活困难,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我订购所需要的报刊杂志。我为了能够把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没有事的时候总会去县图书馆进行“充电”,里面的报刊杂志有《人民文学》、《读者》、《云南日报》、《昭通日报》等上百余种报刊。在这些报刊杂志中《昭通日报》是我读得最多的一份刊物,因为上面无论是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大多数的作者都是我们昭通人,刊登作品都是接地气的作品。

后来,我在《昭通日报》这个辽阔的大舞台上分别扮演过新闻人物、新闻稿件的通讯员、文学作品的作者等不同角色。

2008年6月26日晚上,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走进科学》栏目中,讲述了一对脑瘫父子在北京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治愈的事迹。想到了自己的病情与电视中所讲的情况相同,并大胆与该医院取得了联系,得知能够医治我的病时,我万分激动,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对当时我这个身体残疾,靠政府每月发放15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能够需求帮助,我想到了向媒体求助,脑海里想到的第一家新闻媒体就是《昭通日报》,于是我便拨打了报社的新闻热线。当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心里正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对方是一个满口普通话的记者,他听说简单地述说了一下我的需求后,叫我记下他的QQ号码,并加为好友,对我进行在线采访。由于当时家里没有电脑,我为了不耽误时间,便挂断电话去了离家最近的网吧,等通过QQ了解得知对我进行采访的是昭通日报旗下《鹤都晚刊》记者刘建全,刘老师和我在QQ上交流了近三个小时,交流的话题覆盖了我整个人生经历,后来为了能够将我的报道反应得更加的全面,刘老师在创作的时候还与我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大约过了几天时间,也就是2008年8月19日,刘老师以《脑瘫诗人吴长江在朝圣缪斯的道路上正步前行》为题在《鹤都晚刊》进行了整版报道,当我看见报纸的时候心里激动万分。为了表示感激之情,我从彝良坐车到昭通,亲自见到了刘建全老师。

虽然后来,我并没有去北京接受治疗,但《昭通日报》在我的创作上提供了很大帮助。

2012年我加入了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在学会里面认识了刘建忠、张广玉、刘静涛、杜恩亮等昭通日报的记者和编辑老师,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事迹先后多次被报道。我创作的作品也多次在该报发表,尤其是刘建忠和张广玉老师还对我投去的稿件给予指导和帮助。截止目前我在《昭通日报》发表了新闻作品、文学作品、摄影作品达150余件,连续四年获得年度新闻奖,除此之外,旗下创办的《昭通新闻网》、《掌上昭通》等新媒体也多次采纳我的稿件。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每天总会通过电脑阅读《昭通日报》电子版?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收到《昭通日报》的稿费和荣誉证书时总是那样高兴?我唯一的回就是,因为我爱上了《昭通日报》,因为我与《昭通日报》有一段无法断开的“恋情”。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