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28 10:13陈允琪
从办公室窗户的一角望去,一片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仿佛和十四年前刚进报社那天的景致一样。
当报社要编辑刊印《我与昭通日报》的征文时,或许是因为太过熟悉反而陌生,也或许是“近乡情怯”,我竟然一时不知道要如何下笔。尽管心中感慨良多,尽管纵有千言万语,经过这些年这些事,仿佛再说些什么已经不关任何的人情世故了。
回想过往,教过书下过乡,在过市委宣传部,办过《内昆线快报》,带着一颗年轻勇敢的心,本着“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理想来到昭通日报社,那是何等的热情澎湃、心生自豪。我一进报社就在周末部工作,那时候采编没有分离,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同时担任一线的编辑记者。那些年我青春正好,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挥之不去的热情,喜欢下县下乡城区郊外的去采访,喜欢搞点系列策划专题报道,喜欢时政、副刊类的编辑,采写过《昭通人》系列人物通讯,其中《朴拙中见华彩——记国际摄影大师吴家林》、《笔墨写性情 丹青写乌蒙——陈孝寿老师的山水画》、《胸中万千事 笔下众生情——访谈曾令云的小说创作》等文章一直是我那段时间骄傲的作品。看着一张张泛着油墨光泽的报纸上,自己的作品一篇又一篇的出现,真的是很有成就感、很有存在感。也正是在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采写出好的稿件,做一名好记者成为提升自我价值的努力途径。后来,当时报社领导的一个决策,让我到广告部。学非所用,尽管搞广告经营并不是我擅长的,但是我仍没有丢下对采编的热爱,在对县区版的创收协调中,一直在为版面栏目努力采访写稿。曾经,为了采写威信县扶贫工作的专版报道,在冰天雪地中坐班车颠簸出发,半路上大雪冰凌封路了,又搭乘火车,之后在盐津的一个小村子边又换乘小客车继续向威信出发。深夜小客车在盘山公路上因为路滑险些翻下悬崖,也没后退缩也没有后怕,直至凌晨才到达威信县。类似这样的经历在记者生涯中出现过,也真是难以忘记。
岁月渐长,期间发生的些许偶然的事件,仿佛注定这些年行走的方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我,本着“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想法,仿佛觉得自己只是搞广告了,慢慢地和一线采编渐行渐远。回首往昔,那些年我青春正好。是的,尽管时间飞逝,但曾经的执着与信念应该在这些年的磨砺中仍会闪现着激励我的光芒,作为一名报社人,我想我应该印记般以我这些琐碎的人生经历相融相生。十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人生的种种无法意料的境况,足以改写岁月中突现的得失悲喜。十四年的时间,也让我的称呼从刚进报社的小陈再到陈姐。无论这期间发生过什么或得意或失意,或热血或淡漠的事情,唯一没变的是我仍是一个报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