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28 10:12陈剑宁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浩浩荡荡地吹过神州大地,祖国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国家从“十年内乱”中走出,百废待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党和国家给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提供了重新走上为国家贡献才华的岗位。
我的继父,他曾考取过当时国家的公费留学英国,并懂得英、俄、日、法几个国家的语言,具有真才实学,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和“反动学术权威”(后被昭通地区公安局下文书面平反)而一直被监督管制在昭一中教书。他感激党和政府给了他一个为人民贡献自己所学知识的岗位,毫不报怨,而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合格的外语人才,深得昭一中广大教师和昭通学生家长们的赞誉。后来他成了我的继父,与我没有血缘关系,但他至始至终把我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教育培养我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
我心存感激,就以他为题,写下了近两千字的散文《继父》投寄到当时的《昭通报》。投寄到《昭通报》后,不料却因发表与不发表引起了一场小小的争议。原来昭通报社的某同志,稳重、有些顾虑,不敢发表,而当时主编《昭通报》文艺报的李云飞老师却具有远见,他敏锐地看到文章立意好具有丰富内蕴如血浓于水是亲,而有的没有血缘,还更亲。等等。坚决主张刊发。后来在他的坚持下,我的《继父》散文终于在1990年的《昭通报》文艺版上首次公开发表,得到了昭通广大读者的好评。
此后,这篇文章的发表,激励了我继续向大刊物投寄。后来,我的散文《继父》又在我国新华社唯一一份用五种文字对世界发行的国家权威新闻周刊《瞭望》上的“金沙滩”文艺栏中全文发表。顿时影响不小,一些在外地工作的昭通学子读后觉得写得好,表达了他们敬重老师的心声,相互传阅;昆明昭通籍的老师还把全文转载在他们创办的大型刊物《友声》上;在昭一中80周年校庆时,昭一中的领导还把我写的《继父》收入《昭通第一中学80周年纪念文集》之中;2003年12月30日,这篇文章还荣获全国校园诗歌散文写作大赛教师诗歌散文一等奖。深得昭一中广大学子和昭通人民的好评。正如有的读者评说的那样:“散文《继父》跨越几十年历史,塑造了艰难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人,立意深远博大”,“惜墨如金、娴熟的写作技艺,不失为一篇优秀作品,一朵飘香的乌蒙奇葩”(见1991年6月12日《昭通报》)。感谢《昭通日报》的编辑老师伯乐相马,勇于刊发好作品,果断地刊发了我写的也是昭通文学最早在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散文——《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