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28 10:09彭念敏
2001年的那个7月,我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了昭通,来到昭通日报社,投入到报社大家庭的怀抱,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与力量,接受着《昭通日报》的谆谆教导。弹指一挥间,我和《昭通日报》已结下15年的情缘。
《昭通日报》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农民耕作的土地一样,种下什么,收获什么,种得好,收获大,懒耕作,一无所获,最终,荒废了一片良田。
培养了我独立与自强
15年前,新闻对我来说,几乎就像是眼前的一张白纸。或许,是源于我所学的专业是广告学吧,就和平面媒体《昭通日报》有着一些错不开的缘分!投入《昭通日报》的怀抱,我就像孩子一样,有了依靠,有了力量,有了方向,也有了目标,我一天天的成长,学会了自立与自强。
我清楚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年迈的父亲从永善来到了昭通,帮我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私产房,购置了几个锅碗瓢盆,在亲戚家借了一床棉被,打了地铺后,父亲留下800元的生活费,对我说:“从今以后,你就要独立了,自己要挣钱养活自己!”随后,父亲离开了昭通,我独自生活在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里……
父亲走后,我暗自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努力工作和学习,依靠《昭通日报》给予我的力量和智慧,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当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在全国普及,对昭通的影响也不小。为顺应媒体发展,抢占新闻宣传制高点,按领导的安排,我最开始的工作,就是要想办法把《昭通日报》的新闻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实现网络新闻的“腾飞”。我与当时的同事杨云松老师一道,从零开始,首先打基础,布控好昭通日报社整个工作区域的网线,我在网线的这头,他在网线的那头,团结协作,网线布控得非常顺利。三月后,成功搭建、推出《昭通日报-电子版》,《昭通日报》的新闻首次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腾飞”跨越,我们响亮地喊出口号:“让昭通新闻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昭通”。此项工作当时得到报社原总编辑王文福的高度认可,工作组原创性的获得了总编辑奖励基金。
对我来说,当工作得到领导认可,高兴之余,还能领到足额的工资,我兴奋!惊喜!那种体验从未有过。那时,我认为,实现了父亲的嘱托:“独立与自强”。
教我真情实感写新闻
为把《昭通日报》的新闻更加高效的传播出去,我每天从《昭通日报》的第一版读到第四版,从第一篇稿件读到最后一篇稿件,综合整理,找准新闻的分类,找好每则新闻的宣传媒点,认真领会新闻的价值所在,以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网路,呈现给读者。由于我是非新闻专业毕业,刚开始工作的几年,我一边学新闻的采访,一边学新闻的编辑,抓住空闲时间和机会,跟着报社的前辈们到现场采访。应该说,报社的马贤英老师一直是我新闻路上的领路人,在新闻的采写上,凡是我有问的,她都会帮助一一解答,直到我理解为止,这为实现我的“新闻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是在2003年11月15日凌晨,一道猛烈的强光划过昭鲁夜空,大地一阵剧烈颤抖,5.1级鲁甸地震波及昭阳区,造成守望乡一家母子三人不幸遇难。那位年轻的母亲在房屋倒塌的瞬间,本能地用手死死地试图撑起压垮的屋梁,只为保护同床年幼的孩子。无情的灾难与伟大的母爱碰撞,全村人为她们嘶声痛哭。马贤英老师带着我在血迹斑驳的废墟上来回采访,还原灾难发生时的感人场景,悲痛的氛围促使空气凝固。最后,写出现场新闻特写《地震中,伟大的母爱》,发表在《昭通日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采访的经历告诉我,新闻并不是文字的堆砌,在反映客观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有人类能量与真情实感的传递。
教我应变突发新闻报道
我自从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昭通日报》子媒的采编工作,从昭通新闻网站到《昭通手机报》,再到微博、微信,如今主攻客户端的采编、营销推广,以及新媒体的研发,应该说,一直站在了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前沿,以先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依托,以读者、网民为核心用户群体做新闻。然而,很多的新闻发生时,都很突然,现场情况复杂,新媒体又必须率先发稿,引导舆论,没有扎实的采编功底,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因此,为适应媒体报道方式的革新,我一边学习《昭通日报》传统媒体报道的规范性、严谨性,一边学习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力求做最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2012年,彝良“9.07”地震导致80人死亡,事件发生后,各方灾情扑面而来,我带领《昭通手机报》的编辑团队一直在滚动播发新闻,一直在加刊,有史以来第一次推出《昭通手机报-地震特刊》。由于当时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量太大,打进我们新闻热线的市民太多,我们调集报社的采编力量,加班加点,不停的调整编辑思路,紧要关头,用最权威、最快捷的方式,满足了大众了解灾情的需要,向各级领导、部门,及社会团体传递出救灾、救援的最新进展。
也因此,在彝良“9.07”地震、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两次获得了昭通市委宣传部授予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教我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2009年,我向昭通日报社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当时的支部书记李云飞等优秀党员的培养、教导下,我的思想与业务均进步很大,经过考察、谈话、培训等严格的程序后,于2002年7月,举起了右手,面向鲜红的党旗,进行了入党宣誓,从此,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15年,昭通日报社党支部改选班子成员,在报社党员同志的推荐下,我成为昭通日报社党支部的一名支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如今,“两学一做”活动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着,我以严格认真的态度,按要求学习、抄写、宣传党章和党规和习近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每日下班回家,收拾起零星的时间,书写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促成思想上有所进步。
听说,在2016年建党节,我们报社要表彰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我被列入推选的行列。我思考,这是昭通日报社这个大家庭对我的厚爱,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寄予的厚望。
现在,我们处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打造“全能记者”、“全能编辑”的概念。媒体人不仅要有采编的能力,更要有多媒体制作的能力,还应有很强的新闻策划能力、营销推广能力……作为昭通日报社的一分子,作为《昭通日报》的一个耕耘者,我深感肩上担子无比的沉重。我,走在新闻的路上,将继续讲述与《昭通日报》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