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2017-11-24 14:49支教老师李春雨用轻松有趣的形式给孩子们上课。
李绪松和当地医生一起为患者做手术。
“我们经常去机场接机,接家乡的来人。”11月2日,到昭通机场接记者团一行时,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中山小组组长张义强这样说。这一年,他不记得和工作组的同事们到小机场接了多少次机。在11月7日记者团离开时,他们同时接回到昭通做社会援助的律师协会相关人员。
目前,在昭通共同为脱贫攻坚事业奋斗的扶贫协作工作组成员,包括扶贫三年的中山小组4人,支教支医一年的5名教师和4名医生,来自石岐区、开发区、东区和小榄镇的挂职两年的4名干部。
■扶贫小组成了两地沟通的“桥梁”
曾经,他们也是这里“初来乍到”的陌生人。一年过去,昭通却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言谈间,“我们昭通”经常是从扶贫中山小组四位干部口里“蹦”出来的主语。
张义强、谭志勇、姜术俊和符万青,中山小组的四位扶贫干部。去年10月份正式进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4人跑遍昭通11个县区,走了10个易地安置示范点。
为了方便工作,工作组4人从中山开了两部轿车到昭通。这一年,所有昭通与中山的联系,都是4人牵线搭桥,他们俨然成了两地间无形的桥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挂任昭通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张义强说,特别是两地产业协作,“发动企业到昭通没有想象中简单,毕竟企业是商业运作,根本的目的还是要看有无利润,工作中没少碰壁。”
“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服务。”张义强介绍道。看到昭通博物馆,中山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平时做惯理论思想工作的姜术俊立刻想到联合孙中山故居在这里举办孙中山相关展览;看到部分困难学校缺乏硬件设施,跟律师协会联系较多的谭志勇联系了中山市律师协会,出资为学校添置一批桌椅;看到昭通地区特色农产品因为物流问题卖不出好价钱,中山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符万青联系起中山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将昭通特色食品“搬上”中山人饭桌。
三年的扶贫生活,远在异地他乡、远离家人朋友,适应新工作,还要适应与广东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第一年的时间里,在累了、想念家人的时候,4人都喜欢用“苦不苦,想想二万五”这句话来互相勉励。这“二万五”说的正是当年红军过昭通的长征精神。
■结婚8天便到昭通当“老师的老师”
采访中,记者接触的另一群中山人是10月19日从中山出发到昭通,“上岗”不到半个月的支教支医人。
在大关县翠华镇中心完小行政楼的会议室里,挤满了学生和镇内80多位语文教师,他们正在听中山来的李春雨老师上的一堂五年级习作课。
短短的一节课,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形式新颖的习作课显然抓住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心。
李春雨,是中山市开发区第一小学的语文老师。去年支教潮州市饶平,李春雨就已经被“盯”上,奈何当时他正参加市里和省里的语文课组综合素养比赛。今年4月,李春雨拿了省特等奖。领导动员他去支教昭通,他同意了。
跟妻子做思想工作时,电话中,以往善解人意的妻子小情绪“爆发”,小声哭了起来。他知道,让妻子最受不了的是他们10月10日才拿的结婚证,新婚不到9天,自己就要远走。11月还要举行的婚礼呢?一切都得为支教让步了。
为何如此“狠心”?李春雨说,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10月19日到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挂职翠华镇中心完小副校长,10月20日李春雨就开始他的听课“诊疗”之旅。他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听完翠华镇13所小学92位语文老师的课,并在听课后第一时间跟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最后再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上一些示范性的课,开展一些讲座,之后还要承担学校的教研任务,做一个引领的带动。
在这个偏远的山城里,李春雨成了当地教育路上的领航人。翠华镇中心校党总支书记王翔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我们当李老师是宝贝,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还非常敬业。”每天跟李春雨一起下乡听课的王翔直称,李春雨是“28岁的年纪,82岁的经验。”
■精湛医术填补当地医院学科空白
结婚8天就远赴他乡支教的李春雨给自己的理由是:“还没有孩子,没有太大的牵挂。”这样的“理论”在支医医生陈广明和李绪松身上并不成立,他们都有幼儿。
34岁的陈广明来自中山市博爱医院,主攻的是新生儿科,但他挂职的绥江县人民医院没有新生儿科。在陈广明到来之前,医院总是建议三个月以下婴儿病患转其他医院。陈广明说:“婴儿病情变化快,特别是肺炎等,他们之前都不敢接。”现在,陈广明基本都接下来及时诊治,从10月23日到11月3日,就接了10位新生儿患者,让高烧38.9度的一个月大婴儿不用驱车几个小时转院到昭通。
陈广明一个孩子上一年级,另一个仅半岁。让孩子们在未来一年里只拥有视频中的“父亲”,“不知道一年后回去孩子还认不认得我。”他略带愧疚地说。
在大关县人民医院,来自中山市中医院的骨科医生李绪松从10月23日上班,到11月3日,10天做了五台手术。
11月3日上午,李绪松为73岁的患者蔡世芬做内行闭合复位PFNA手术。患者的儿子李斌表示,就是因为李医生医术过硬,母亲才得以留在县城诊疗。“在县医院不仅照料方便,还节省费用。”
李绪松介绍,大关县医院硬件设施并不差,就蔡婆婆这个手术,医院以前没有做过,是因为医疗技术相对差一些。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李绪松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培训两到三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骨科医生,解决更多贫困群众的就医难题。
这是李绪松第二次扶贫生涯,两三年前,他就到德庆扶贫过。这次远离不到2岁的孩子再次支医,人家跟他开玩笑:“你是扶贫上瘾。”
正是这些业务能力过硬的扶贫干部和专业人士,凭着一股“上瘾”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