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5-12 14:22■叶 丹
春夏之交,我蜷缩在宿舍里,关上门窗,诸事不理。刚刚接到大学室友的电话,说她辞去法院的工作,加入了上海某律师事务所,电话中她的豪情溢于言表,我没有恭喜她,而是问她,司改马上开始了,你觉得现在离开法院,凭一腔热血就可以成功吗?她忍了忍,淡淡地说她觉得她可以成功。留在法院等待司改,很明显,资历尚浅的她无缘法官,但满腹才华的她却不甘心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我不想去探讨室友的勇气,也不羡慕她,我只是突然之间觉得为什么一场司改会众说纷纭,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观望,都在担忧,也在为自己下一步的处境计算着,都希望在司改中分得一杯羹。曾经读过一个东北小县城的公务员写的工作总结,他和我一样,在一个小县城的法院任职,他说司法改革改来改去,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我们离开了法院,又能做什么呢?不是我们不屑于改行,而是我们走出法院这道大门也许会一事无成。怀才不遇从来有之,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太多人想快点成功,已经很少有人在意时间、阅历的沉淀了,于是在类似司改这样的大时代改革浪潮中人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在耕耘与等待中,等待永远难于耕耘,年轻的人们,无法具有老同志那般淡定,等待司改的煎熬已经超过了工作繁杂带来的压力,有多少人对司改期待着,就有多少人会因为司改的现实而失望,甚至绝望。
很多你坚持的东西,别人未必在意,但洗尽铅华之后,人们会突然发现你默默的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记得高二时母亲病重无法劳作,家中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外婆多次劝母亲让我辍学打工,看着同村不少青年都到外地打工挣了钱,纷纷富裕了起来,少有人家像我们这样落魄,我也曾一度思考读书的意义何在,也曾想放弃学业,外出闯闯,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还理直气壮地对母亲说自己要“曲线救国”,母亲没有批评我,也没有说出什么高深的话指点我,她只是说:“你别看别人打工挣了钱,你不是打工的料,你定心在读书上,别人的事就干扰不了你了。”终归是在母亲的坚持和姨妈的接济下我念完了大学,今日我能身着法袍,体面的坐在法台上,那些当年认为母亲坚持让女孩读书是愚昧之举的人们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了,我想母亲地下有知,也会为当初的坚持而宽慰的。
坚持和等待之所以艰难,是因为要做到“心无外物”很难,世人多受纷扰,加上竞争的残酷,让我们已经很难单纯的专心做事,而不去想成败。《传习录》中有一段类似对话,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有人便指岩中花树问他“那么如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又有什么相关呢?”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现在的人总说压力太大,其实都是源于纠结于攀比他人,亦或纠结于追究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荣华和权贵。谁规定无房无车无官就不能结婚生子呢?我就见过一位貌美的女孩嫁个一个啥都没有的小公务员,有了孩子后还租住在不足70平方米的房子内,可是一家人生活得很温馨甜美。倒是电视上报道了不少富商高官今天被美娇妻戴了“绿帽子”,明天又被亲生儿子杀害的案例。生活的好赖很大程度上在于人的心境,而与物质优劣无关。
“心无外物”是一种心境,而“无心外之物”是更高的境界,压制内心欲望也许能够做到心无外物,获得片刻安宁,但真要“无心外之物”,则要足够的心性和修行,并非努力做到“心无外物”就能够实现“无心外之物”了,这两者之间的关联莫过于一个“缘”字,一切随缘,淡泊名利,清净自然,那不必“心无外物”也可以“无心外之物”了。“风送花香有情”,万物皆法,大可不必“万水千山”的去争取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人生一半是经历,一半是回味,珍惜眼下,单纯做人做事,莫论回报结局,就不会让时间真的成了似水的流年。
正如今日之司改,只要回归本心,尽力办好每一件案子,真心为每一个当事人考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自己的存在于他人的意义,那便是无欲则刚,又何必为自己的去向而苦恼呢?世间万物总是因缘而生,过于纠结于名利,盲目追逐,得到的未必就如所愿,相反,风轻云淡,未必就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