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05-12 14:13李云飞
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自产自销”的格局正打破,农民“卖”给农民,农村出现的“叫卖声”提示:需要就是“商机”!
与其坐着受穷,不如穷则思变,留意就有机遇,有心人不难找到商机。不少人一讲做生意就抱怨没有资金、没门面,却对走村串户的“叫卖声”麻木不化。说穿了,这些人脑子并不灵活,导致“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的家庭困境。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小生意才可能做成大生意,大老板从小老板走过来。有人气的地方一定有需要,有需要的地方一定有商机,抓住商机行动起来,就有了找钱的市场。城里不少人家,有闲置的住房和门面,仍身在“皇城”受穷,只能说明脑子不开窍。他们算账的方式是,房子租出去每年多少钱,门面租出去又是多少钱,不会算自己经营是多少钱。当年蹬三轮车的外地人成了老板、练小摊的异乡人有了自己的住房甚至门面,他们不同的是善于从需要中寻找商机,说干就干,成为领先的富贵人,当地人羡慕和嫉妒也没用。观念是财富,改变不了思维方式很难鲤鱼翻身!
需要就是“商机”,从这个角度上讲,商机无处不在。怕风险的人做不了生意人,惧竞争的人成不了大老板,只强调“条件”的人多半一事无成。人与人的差别并不大,大就大在观念上。有一位为了孩子读名校而进城练小摊的农村人说,大生意靠走,小生意靠守!他“守”了不到十年,居然交了首付,住进城里的新楼房。他感叹地说,商机是人找的,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买卖,城里人喜欢绿色食品,老家山区的花椒、核桃拖进城就是钱!他靠卖花椒、核桃找了不少钱,有了“资本”积累,开始“走”大生意。山货在山区不值钱,收起来一转手就是大价钱。他一直往前走,生意做到好几个大城市。
一位67岁的农村老奶奶,被人们称为留守老人。就是这么一位老奶奶,看到村子里父母打工的小孩没人带,她动了脑筋,开了一个简易的托儿所,包吃包住,小孩的父母按时给她寄钱,她不出家门就找钱,还聘用了两名农村妇女,过着吃穿不愁的快乐日子。这位老奶奶说,都是村里的娃娃,大人打工照料不了,她像帮忙一样照看,不图找多少钱,有生活费就行。彼此“帮忙”也能形成市场,在“你帮我、我帮你”中,老奶奶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市场有大有小,不拒“小”才会变“大”。心动不如行动,看准“需要”做起来,才可能变成生意人,靠市场经营致富。道理很简单,不少人却一生悟不过来,即使有所悟也因怕这怕那而搁置。需要就是“商机”,“商机”就是市场,抓住“商机”动起来,市场会越做越大,脱贫致富的日子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