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1-08 09:00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脱贫攻坚的阳光也照进了磅礴的乌蒙山区。
昭通市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这个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高质量交出了脱贫攻坚“昭通答卷”,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成为历史记忆。
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3年以来,昭通全市上下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与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以脱贫人口和城乡居民稳定增收为重点,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走进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只见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路蜿蜒展开,学校、医院、文化广场、健身设施、公交车站台、党群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来自巧家县的搬迁群众胡嘉良说:“过去条件不好,一家人出门打工,始终不安稳。现在不仅有了住房,可以在‘家门口’的食用菌产业园种香菇,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心里面很踏实。”
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承接了昭通5个县的搬迁群众9100户3.9万余人。聚焦“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昭通统筹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带动、稳岗就业、政策兜底、节支减支等措施,多渠道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紧扣群众增收这一主线,昭通坚持压紧压实市、县、乡、村、组五级干部政治责任,有力有序有效推动脱贫人口增收。坚持“一对一”结对1万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帮扶增收,落实“防贫保”、防返贫基金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政策。202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消除29.2万人,8500元以下的11.6万人实现动态清零。坚持“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筑牢帮扶防线守增收,严格落实“找政府”App线上受理和干部走访、部门比对线下排查“双线并行”的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新消除“三类对象”风险户2030户8400人。坚持“四议工作法”精准做实增收工作,自下而上逐户逐人制定并落实措施。坚持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强基固本促增收,千方百计找出增收路径。“五个坚持”增收工作路径被省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2023年,昭通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879元和14478元,分别增长3.3%和8.3%;全市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5464元、增长16.8%。
“建德和昭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气候相似,人们的作风勤劳朴实,吃东西的口味相近。昭通老乡,我在建德等你们!”2023年12月7日晚,浙江建德市相关负责人率当地部分企业负责人做客“昭通人社”直播间,带来了460个就业岗位,供昭通的父老乡亲挑选。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在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直播间里,沿海企业针对昭通劳动力的招聘会已经提前拉开序幕。
昭通是劳动力资源大市。近年来,昭通与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274个城市或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在镇村建立410个劳务合作社、设立1788名就业信息员,组织开展就业百日行动、局长直播带岗活动,推动劳动力成建制、集中化输出。2023年,昭通集中输出劳动力57.64万人次,其中“点对点、一站式”输出16.27万人次。全市301.09万农村劳动力、105.03 万脱贫劳动力、19.71 万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到 86.9%、89.19%、92.18%。
2023年,昭通还制定出台了《昭通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验示范创建工作标准及条件》,聚焦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集中资源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引领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幸福感满满。
2023年12月28日,彝良县洛泽河镇云中苗寨游人如织,朱云慧在餐厅里来回忙碌。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如今焕然一新,青山环抱下的云中苗寨,红砖步道与苗家特色民居相互映衬,传统石磨豆花饭与精致香醇的时尚咖啡碰撞出不一样的滋味,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我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还有餐厅分红、合作社分红、CEO分红和民宿分红。”朱云慧高兴地说,村集体每年把纯收入的10%用于全体村民年终分红,村民加入合作社,人均增收6000余元。
如今,云中苗寨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的一个样本,在彝良县小草坝镇的宝藏村,在角奎镇的阿都村,云中苗寨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正在被复制,还有其他更多的村庄也加入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行列。
昭通日报记者:谭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