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宣传 | 街边扫码送礼物?当心“码”上有诈!
读新闻 2023-08-29 10:02 来源:昭通警方
微信扫个码
就能领取小礼物
这是好事还是陷阱?
注意啦!
“扫一扫”背后暗藏玄机
你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
那么什么是公民个人信息
泄露后又有哪些危害呢?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个人信息泄露除了会让你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外,还可能会让你的个人身份被冒用。同时,个人信息泄露还有可能使你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如“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诱导人们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并填写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信息,随后便将这些信息与资料打包卖给一些“推销”公司或者一步步诱导人们做任务、刷单直至被骗。不法分子制造附有二维码的假缴费单(水、电、燃气费)、交通罚单,显示扫码即可缴费,误导人们扫码,从而实施诈骗。一部分虚假商户常常在支付时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使用购物平台监控之外的方式来付款,如提供二维码让消费者扫码付款,消费者一旦付款,钱直接进商户腰包,发货与否也就悬了。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嵌入到其生成的二维码中,人们一旦误扫,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不法分子在共享单车本身的二维码之上加贴一层二维码,此种假二维码中可能嵌入病毒。你看中的是“馅饼”,他给你设下的是“陷阱”。短短几分钟,你的个人信息将瞬间泄露,各种你没听过的平台就会以你的名义进行注册,你会不停地接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诈骗信息,甚至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了犯罪嫌疑人。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广大群众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有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请及时拨打110报警。警方在此也正告“地推”从业人员切莫做不法分子的帮凶,否则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