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寻找失散16年的亲人,得胜村扶贫队员在行动

 2017-05-10 15:50  来源:

      

图为扶贫队员跋山涉水助寻村民失散亲人

“孩子,找到就好了!什么都好了!16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找你,从未放弃过,逢年过节更是特别的思念,你现在在哪里?还好吗……”

 十多年来,阳某兰终于接通了在昆明安宁的父亲的电话,听到电话那头既熟悉又陌生的问候和牵挂,她在电话的这头已经泣不成声……

这是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村民阳某兰与失散16年的亲人首次获得联系时的情景。同时,其远在大理的姐姐阳某美从微信向帮扶干部发来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走访发现异常

2017年4月13日,昭通日报社派驻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彭念敏、李章碧,以及永善县信访局结对帮扶干部吴永钦、孙昌平,扶贫队员唐正友等一行,在得胜村两委干部的随同下,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安居房建设,会商脱贫发展思路,征求易迁点建设建议时获悉,该村高岩口村民小组村民阳某兰由于从小与亲人失去联系,至今仍无户口、无身份。

听到这一情况,扶贫队员和帮扶干部心里再也无法平静,随即就走访了阳某兰一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交谈中,阳某兰一直流露着难以言表的忐忑心情,略带羞涩的一边哄孩子,给孩子喂奶,一边与大家交流,其公公龙某某不时插上两句话,道出了她心中的困惑。

寻亲帮扶上路

经过16年的失散,家人的模样已经从阳某兰的记忆中渐渐淡去,甚至无法回忆起父母亲的姓名和家住详细地址。谈话间,阳某兰拿出了那张一直保留在身边,比自己大5岁的姐姐的身份证,省份证上的地址信息,是扶贫队员帮助她寻亲的唯一线索。

现年29岁的阳某兰出生在巧家县荞麦地乡(现改名为药山镇),她才12岁时就跟随家人到昆明,借用其姐姐的身份证,以阳某美的名字打工生活。不料,才打工不久,年幼的两姐妹便与其父母在昆明马街走失。

走失后,离开父母的她特别伤心、难过、彷徨、不安……接下来的日子,姐妹俩靠着农村人特有的勤劳,分别在昆明的街头小馆继续打工维持生活。尽管她们日子过得非常节俭,但因她们都不识字,无文化而处处受挫,生活过得特别艰辛。

在有空的日子,阳某兰总会去姐姐租住的房屋找姐姐倾诉心声,她们相依为命。然而,自从有一次再去姐姐住处时发现,姐姐已经离开,不知去向了。再次与亲人失联,无疑又给了阳某兰重重的一击,她万分无助,极度失落。

她把那张名叫阳某美的身份证紧紧握在手里,成了她寻亲的唯一物证,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阳某兰在昆明打工期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龙某某,在她17岁时,他们在昆明简单举行了结婚,后跟随丈夫到了老家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

没有户口和身份的她,出门极度不便,十多年来,基本都是靠丈夫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自己拖着3个年幼的孩子在家一边劳作,一边照顾公婆。

阳某兰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孝敬公婆的事迹在村里村外无人不晓。2016年被评为全村“善行义举,孝老爱亲”先进个人,她的照片和事迹一直张贴在得胜村委会的信息栏里,成了全村的模范,激励着村民。

无户口、无身份的窘境不仅让她至今没有办到结婚证,还为其3个孩子的落户问题伤精费神不少。村里其他的村民都能按照政策规定,年年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阳某兰却无法享受到这些惠农政策。这些都让她的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同村的其他村民。

眼看着其他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阳某兰却因没有户口,就连买一张汽车票都是一种妄想,就不要说出门远行了!

没有户口,对阳某兰来说是“寸步难行!”没文化的她只能幻想着远方的亲人什么时候能联系上自己,也不知道双亲是否还健在,幻想着哪天能像其他的村民一样有个属于自己的户口,同等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

寻亲破题解难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扶贫队员和扶贫干部们思量着如何帮扶阳某兰解决寻亲和户口的问题。

吴永钦回到单位后,在信访局班子扶贫专题会上,详细汇报了阳某兰的具体问题,班子会议决定安排专人先帮助阳某兰解决寻亲问题。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依据身份证上的信息地址,向巧家县信访局发出了“关于请求帮助寻找阳某兰家庭成员户籍信息及联系方式的函”。

由于时间跨度太长,阳某兰出生所在的荞麦地乡已经撤并,其父母已经出门打工多年,在外买了房,基本不回老家,这些情况都增加了信息核查的难度。

最终,在巧家县信访局,镇、村、组干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走访,找到阳某兰父亲多年前使用过的联系电话。

吴永钦试着拨打了电话,接电话的人正是阳某兰的父亲阳某某。阳某某接到自己失散十多年的女儿有了确切的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面。

亲人相聚五一

阳某某及时与女儿通了电话,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阳某兰的姐姐阳某美通过微信向吴永钦发来感言:“太感谢你了!用什么语言也表达不了此刻的心情,对你说什么都不够,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你.......”

“五一”小长假期间,阳某某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媳四人驾车前往桧溪镇得胜村,见到了爱女阳某兰。随后,阳某兰向朋友借了钱,带着3个孩子,尾随父亲到了昆明安宁的新家见到了其母。

5月8日,昭通日报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再次通过电话和微信与阳某兰进行回访时,阳某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由于她多年的失联,老家的村委会已经在新的户口簿上注销了她的名字,但在他父亲一直保存着一本最原始户口簿上有她的名字。这为下一步办理她的户籍手续,为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打下了最为有利的基础。

“多苦钱,走出大山,摆脱贫穷,让自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是阳某兰一直以来的心愿。她准备尽快找个时机,回到巧家的老家办理相关户籍手续,结束自己无户籍、无身份、无结婚证的“黑人”生活。

至此,随着阳某兰在16年后,在受尽千辛万苦之后,与家人得以团聚,相处融洽,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扶贫队员和扶贫干部经过近一个月的寻亲帮扶计划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大伙沉重的心情也慢慢得以放下。(记者 彭念敏 吴永钦 唐正友 唐涛 文/图)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