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3-10 14:52昭通新闻网讯 (通讯员 吴永钦)新学期开学之际,永善县桧溪镇得胜村最高的牛滚凼村民小组12名小学生兴高采烈地和家长来到永善县民族学生上学,从大山上走向了县城,成为这个山村脱贫的希望。
得胜村是昭通日报社和永善县信访局的挂钩扶贫点。为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努力实现2018年脱贫出列任务,昭通日报社、永善县信访局本着“抽强人、强抽人、抽着强人稳定人”的扶贫工作理念,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实行单位全员帮扶、主要领导帮重点破难点的办法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把挂钩扶贫工作列入全年重点工作来抓。
初春的大地已从严冬的考验中慢慢苏醒,粉桃已等不及熟睡的叶芽,迫不及待地妖舞于萧萧的山野。新年伊始,昭通日报社驻村工作队长陈忠华和永善信访局长卢志军、吴永钦等一行深入得胜村开展新一年度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了解老厂公路建设情况,帮助木枯小组解决修复因修建老厂公路损毁沟渠资金3万元,破解木枯小组春耕生产灌溉难题。
牛滚凼是得胜村海拔最高、最偏远的苗族村民小组,由于交通闭塞,农村电网改造器材无法运抵,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村民仍存在用电难、输电导线安全隐患大、电价高的问题,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生活、取暖燃料主要以柴禾为主。由于多年的砍伐,包家湾、牛滚凼片区呈现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的现象。牛滚凼小组居住的村民全是苗族,有26户136人。以种植玉米、马玲薯等传统作物为主,收入靠外出务工,夏季采挖竹笋、山药增加辅助性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贫困线标准。由于大量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有53名苗族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实施校点撤并后,包家湾已经没有校点,孩子们要步行3个小时且不具安全通行条件的陡峭山路到村委会附近小学读书,条件稍好点的家庭,孩子的近亲属每年以1500余元的费用在村委会附近租房子陪同读书,条件差的孩子每天得步行6个小时左右路程往返于人迹罕至的丛林小径。
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办法就是抓好教育,解决了思想贫困就抓住了脱贫致富的牛鼻子。针对牛滚凼小组孩子就学存在的困难问题,陈忠华、吴永钦和唐正友再次探访牛滚凼,逐户走访了解孩子的学习理想,广泛听取群众对教育子女的意见想法,以群众会议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少数民族学生读书的优惠政策,倡导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县民族小学就读。起初,由于村民思想落后,教育意识淡薄,对工作组苦口婆心的政策宣传未能积极响应,在电话联系的时候,甚至有人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爷爷奶奶的事情,是否转移就学应由爷爷奶奶决定。
村民对子女教育的漠视,让工作人员感叹不已、五味杂陈。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和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家仍不灰心,应两家单位主要领导安排,县信访局副局长吴永钦及时联系县民族小学,得到了民族小学黄校长、刘副校长的大力支持。通过再次逐家逐户电话联系、逐个再次思想开导,并建议选派家长代表到县民族小学参观教育教学条件。2017年2月22日,村民选派韩志才等3名村民到民族小学参观考察。在刘副校长的支持配合下,吴永钦带领3名家长代表全面参观了民族小学教育教学条件。家长代表回到牛滚凼小组后,迅速传报告了利好消息,有21名学生要求到县民族小学转移就读。截止3月3日,实到校报名注册的学生有14名,均办理了学籍转移手续。开学3天来,有2名学生因年纪太小返回得胜村小学就读,现有12名学生思想稳定。
为了让勇敢走出大山重围的12名孩子在新的学习环境稳得住、学习理想、有自信,为牛滚凼的其他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以少数带多数的方式逐批逐次将大山里的孩子引领到县民族小学就读,将来成为一大批铲除山区穷根的智慧青少年,县信访局挤攒有限经费购买书包13个、文具盒13个、作业本260个,为孩子们送去新学年的礼物。当工作人员问及孩子们有没有信心在新的校园为实现家乡脱贫、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时,孩子们用响彻校园的声音回答:“有,我们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