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0-12 10:14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又名“砚池新城”,搬迁安置了5个县46个乡(镇)296个村(社区)的9100户39106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搬迁安置区。2021年9月,鲁甸县设立砚池街道办事处,辖7个社区2个村,总人口达13373户52670人。砚池街道办事处围绕把安置区建设成为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打造成为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标杆,采取一系列服务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今年9月,砚池街道办事处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激活治理新动能
砚池街道办事处建立党工委、社区、楼栋网格化管理,采取标记为“红黄绿”三种颜色管理服务方式,实行“社区居委会自治+业主委员会共治+物业公司服务”模式,依托“砚池新城”App智慧平台,探索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以户为单位,逐户逐人进行分类、标签化识别、数字化建档、动态化调整。红色,即为特殊需保障的人群。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家庭等特殊家庭和重点人群标记为“红色”, 重点强化334名空巢独居老人的服务。黄色,即基本能保障的人群。对就业、就医、就学、生活、安全有基本保障,存在个别困难问题的家庭标记为“黄色”。绿色,即全部有保障。对就业、物资、生活、就医、就学、安全都有保障的家庭标记为“绿色”。截至目前,共标记为红色家庭户228户、黄色家庭户460户、绿色家庭户8412户。通过识别分类建档,为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源和基础条件。
就业增收有“妙方”
结合安置区劳动力实际,砚池街道办事处精准分析群众就业意愿,实现精准送岗。开展以技找岗活动,创新推动“党组织+”劳动力输出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定向、定岗活动,组织转移输出劳动力1.3万人,就业率达94.02%,实现群众“出家门就上车门、下车门就进厂门”的目标。紧盯在家劳动力,开展“以人找岗”活动,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余人次,配套建设厂房,以及香葱、食用菌基地等产业项目,用活1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开发公益性岗位547个,就近进厂务工2879人,就近务农1767人。依托安置区铺面、摊位、土地等资源,用活贷免扶补、税收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搬迁群众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打造了春熙商业街、幸福夜市、农贸市场等自主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摊位500余个,政策支持带动自主创业就业230人,地摊经济、夜市经济等成为群众新的经济支柱。
精准服务有“方向”
砚池街道办事处健全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小组组织服务体系,启动“保姆式”服务行动,建立“爱心家庭”、配备“知心姐姐(哥哥)”,使搬迁群众生计有保障、就医有服务,安置区正逐渐成为搬迁群众梦想的港湾和孩子成长的乐园。
同时,结合社区治理模式,砚池街道办事处全面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点、点中有人、事不出格、化解在点”。以家庭为“点”,建立家庭安全风险评估长效机制和挂联包帮机制;实行每栋楼“双楼栋长”制,全面落实“日随访”“周跟踪”“月监测”,完成辖区14353户家庭评估,推进平安安置区建设。以楼栋为“格”,以楼栋为管理“细胞”,建立党工委、社区、楼栋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楼宇党建模式,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楼栋,确保安置区管理有机构、队伍有人带、工作有人抓。始终坚持楼栋党建、楼组治理双推进,建立“楼组议事会”,抓住服务管理群众的“触角”,让楼栋骨干成员成为服务群众的“新鲜力量”,激活社区治理的“细胞”。以社区为“网”,创新实行“社区居委会自治+业主委员会共治+物业公司服务”的模式,开展“10+N”文明实践活动,坚持“初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理念,创新推进社区治理模式,让搬迁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成果。
昭通日报记者:王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