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0-25 15:08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青山环抱间,四五排蜂箱整齐地排放在屋边的地里,勤劳的蜜蜂“嗡嗡”地飞进飞出。虽然已是深秋,路边山上的芭蕉花、野棉花、瞌睡花竞先绽放,成为蜜蜂“亲吻”采蜜的最爱。
去年以来,盐津县盐井镇水田村在贫困户中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与蜂共舞”闯出脱贫路。
水田村地处盐井镇西边,辖8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535户636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户1475人,贫困发生率为23.2%。
2015年10月,盐津县公安局挂包到了水田村,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水田村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物种丰富,结合中蜂养殖投资少、见效快、产品绿色环保等特点,在盐井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县科协的支持下,将中蜂养殖产业确定为村里的特色扶贫项目,进行重点培植。
在广泛宣传发动后,2015年12月1日至3日,水田村举办了首期中蜂养殖专业技术培训班,76名群众参加了培训。为了增加养殖农户的专业知识,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2016年5月6日,盐津县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水田村养蜂群众代表到水富楼坝实地参观学习。具有丰富养蜂经验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还走村串户,手把手的传授养蜂技术,进行“传、帮、带”,为水田村培养了一批养蜂专业人才。
水田村大坪村民小组的李灿文就参加了这两期培训,成为了如蜜蜂一样的“忙人”。李灿文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住在四间破烂的串架房里。精准扶贫启动后,李灿文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一边修建安居房,一边养蜂挣钱还账。目前,他家的安居房已经竣工,正在装修。养蜂已从无到有,发展到了73箱,价值7万多元,比投入时增值了一倍。今年秋冬季,他还可产蜂蜜150公斤左右,价值3万元。
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下,像李灿文这样“与蜂共舞”走上脱贫路的当地群众还有不少。自水田村养蜂产业发展以来,已发展20个蜂场,中心养殖户10户,散户56户,其中贫困户52户,成立了“盐津水田半边酥”、“盐津大彬”、“盐津梨花”、“盐津华雄”、“盐津云有”等5个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内蜂蜜产量可达1万市斤,产值近100万元,其中52户贫困户可增收39万元。通过带动效应,当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愿意加入养蜂脱贫之路。
为了让老百姓手中的蜂蜜变为现金,盐井镇党委、政府和水田村扶贫工作队与盐津津甲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协调,水田村的中蜂养殖产品都无偿使用了“夷都山”商标,统一印刷包装盒。引进了“盐津三人行蜂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作为水田蜂产业发展的销售渠道商,通过公司市场化,搭建了水田村的蜂产品销售平台。在黄葛槽新区二街开设了销售点,通过微信平台等电商平台,扩大蜂蜜销售渠道。
水田村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通过现有20余个蜂场1000余箱4000余脾中蜂的存量,每年以1:5的几何倍数发展,通过1:10的投入产出增收,计划到2018年,水田村发展中蜂养殖10000箱,增收720万元,带动贫困户230户805人脱贫致富,预计增收172万元。
盐井镇的甜蜜事业还有更大目标,他们计划示范带动长沟村、芭蕉村、椒子村、仁和村也发展养蜂产业,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在全镇中蜂养殖50000箱,产值5000万元,覆盖贫困户920户3220人,预计增收690万元。把盐井镇打造成全县种蜂繁殖基地,把中蜂产业打造成一个亿元产业,形成中蜂养殖、蜂蜜销售、蜂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盐井镇的蜂产品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