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10-13 18:52普洱全景。 通讯员 何世江 摄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文/图
“今年内要实现12个村全部通硬化公路,482个村(居)民小组98%通公路,100%的群众饮上安全水,100%的群众完成电网改造,99%的学龄儿童入学,100%的群众有病能就医,97%以上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作为盐津县10个乡镇中的第一大镇,普洱镇今年要率先脱贫摘帽,为盐津脱贫攻坚战略担当“普洱责任”,探寻“普洱路径”,闯出“普洱经验”。
市委书记范华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等在盐津县长郑磊陪同下,到普洱镇灯草易迁点养殖小区观摩。
解穷困:“五个前所未有”开启脱贫梦
普洱镇位于盐津县西北部,距县城25公里,属于山谷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关河、上清河、沿江河,集镇沿河而建,素有“三江明珠”和“小重庆”之美称。辖区国土面积373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3个社区,4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4752户64964人。
普洱镇无论从地域面积和人口总数,都是盐津县第一大镇,但也是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乡镇。按照县委“四步法”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通过遍访、回访、回头看、再回头,全镇有9个贫困村,有精准识别贫困户3000户12713人。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在灯草村指导扶贫信息系统。
“县委、政府把我们普洱作为全县率先脱贫摘帽的两个乡镇之一,是对我们普洱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的信任和重托,也是我们普洱实现脱贫奔小康梦想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今年国庆期间,普洱镇的干部职工都没有放假,镇党委书记徐昌雄介绍着“普洱做法”,疲惫的脸上仍然信心满满。
自2015年9月启动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围绕2016年脱贫摘帽目标,普洱全镇上下众志成城“一盘棋”,战胜“7·05”洪灾影响,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出现了“五个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
领导重视前所未有。为加快普洱的脱贫攻坚,市委书记范华平、市长郭大进、省扶贫办副主任陈国保等先后到普洱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盐津县长郑磊都亲自“挂包帮”到普洱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经常前来走访和检查。盐津县委书记李晓多次到普洱指导。县委四名常委“挂包帮”到村到户。
部门支持前所未有。市人大常委会、昭通卷烟厂和盐津县政府办等14个单位“挂包帮”到12个村,派出33人组成1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市、县、镇499名干部与3000贫困户结对帮扶,安排和协调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扶贫村建设。镇党委制定了《普洱镇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各挂包队员按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各项标准,深入贫困户了解掌握减贫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宣讲脱贫攻坚政策,确保实现脱贫摘帽。
干部担责前所未有。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关键。盐津县委、政府与普洱镇党委、政府,镇上与各村,层层签订军令奖,传导压力,明确责任。普洱镇党委、政府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和下设“一室七组”,11名班子成员挂包到村,镇属22个站所64名干部职工挂钩到村,落实责任制,“5+2”“白+黑”地持续工作,以干部的脱皮换来群众的脱贫。
资金投入前所未有。在今年短短一年时间内,普洱镇各项建设资金投入达到了2.5亿元,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主要的有整乡推进项目资金2000万元,整合相关资金1.4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000余万元,两个易地搬迁项目建设资金3300余万元,“7·05”洪灾交通重建资金3000万元等。巨大的投入,为普洱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
群众参与前所未有。脱贫攻坚必然要发挥好群众的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脱贫。面对大战贫穷的大好机遇,在各级干部的宣传引导下,全镇3000户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每个村成立了理事会,易地搬迁点成立了联合建设委员会,一些村民小组成立了互助队;他们主动联系挂包干部,共想脱贫办法;主动拿出土地修路建房;主动贷款建房发展产业;主动互帮互助决战贫穷。
正是有了这“五个前所未有”,普洱镇脱贫攻坚的基础设施、民房建设、产业发展“三大战役”才会全面开花、齐头并进、成果丰硕。
盐津县委书记李晓多次到普洱指导。
改穷貌:基础建设铺就致富路
群众要致富,先要修公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关键是基础设施建设。普洱镇作为“三江明珠”,地处三江交汇地带,公路、铁路相对方便。但农村公路建设滞后,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大瓶颈。
为推动脱贫攻坚战,普洱镇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从根本上,拔穷根、改穷貌。实施了整乡推进、一事一议、重点村建设和其他项目共115个,具体包括村组道路硬化、新开挖、维修,文化广场建设,户间道硬化等。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施工完成76个,验收51个,剩余项目年内全面完成。
“我们今年内要实现每个村和四分之一的村民小组通硬化公路,每个村民小组通公路,任务繁重而艰巨!”镇长朱明锦介绍,普洱镇今年整合了整乡推进、一事一议、重点村建设、挂包单位资助、灾后重建等资金等5000多万元,主攻公路建设。
普洱镇正在对村组公路进行硬化。
桐梓村位于高寒山区,辖56个村民小组1159户5509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交通设施滞后,村建制公路53条48公里,但硬化道路仅5.3公里,其余均为简易土路,路面崎岖,坑洼不平,时常不通,极大的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保龙片区是桐梓村资源最丰富、最远最穷的片区。几年前,当地群众集资修建了一条5公路多的毛坯公路,只能过摩托车,当地1000多群众仍然处于人背马驮的生存环境中。五年前当地一在外做生意的农户修建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屋,光是转运费就是13万元。如今群众卖一头价值2000元左右的肥猪,请人抬运就要300元。
昭通卷烟厂“挂包帮”桐梓村后,向上级管理机构云南中烟有限责任公司作了汇报,公司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经过调研,积极筹措资金500万元,昭通卷烟厂也筹资70万元,共计570万元,用于对全村境内保龙、麦子、箭竹塘、中坝四条主要干线11.2公里公路进行硬化建设。工程于7月22日开工以来,进展比较顺利,目前正在扫尾,即将造福群众。
保龙片区群众是公路建设的积极支持者,他们无偿让出土地,主动出人出力,硬要好酒好肉招待烟厂驻村干部和施工企业员工。他们还申请补助和贷款,平整地基,准备在公路硬化完后,加紧安居房建设。
灯草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广场和文化设施。
挪穷窝:漂亮民房实现安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贫困群众要脱贫,第一要务就是建设安居房。普洱镇以民房建设为主要脱贫措施的有872户3837人。其中易地搬迁进县城5户、进集镇17户、进安置点148户、农危改702户。
易地搬迁点是民房建设的难点,也是一些没有建房条件的群众的希望所在。普洱镇今年在灯草村和箭坝村实施了两个集中安置点,为周围的贫困群众统一规划建房,配套文化卫生设施和产业发展措施,确保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
灯草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建好的安居房。
位于普洱至永善二级公路边的灯草安置点占地46亩,安置有灯草、黄坪两个村的贫困群众98户,419人。市人大常委会派出了正处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负责帮扶灯草村和安置点建设。普洱镇以“一个安置点、一个指挥部、一套人马”的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指挥部,统筹县、镇、村和搬迁户人员力量,严格贯彻县委易地搬迁“1668工作法”,发挥好机构建设群众为主体,矛盾化解群众为主体,重要决策群众为主体,质量监督群众为主体,统筹发展群众为主体“五个群主主体”作用。半年内完成了“三通一平”、“一水两污”等建设,建成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养殖小区、一个农村淘宝店、一个电子金融网点、一个卫生室、一个公共厕所、一个便民超市、一个活动室的“八个一”。
记者国庆期间在现场采访看到,灯草安置点98户房屋主体全部完工,大多正在内外装饰,12户已经搬入新家,安置点已经形成一个形似“8”字的景观带。
黄坪村陈家湾村民小组地处高寒山区,距集镇20多公里。陈先富的老父亲改革开放3年后生了儿子,取名陈先富。那曾想,34年过去了,老父亲过世了,陈先富因妻子和女儿都智障,母亲年老(70多)、儿子还小(才4岁),全家没有先富,仍然居住在三间破烂的老串架房里。
灯草安置点成为改变他家生存环境的福音。陈先富家被列入了易地搬迁,在镇村干部的宣传动员下,一贫如洗的他,向4家亲戚借了1.5万元,在灯草安置点抽签获得一个好地基。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他家在政府补助5万元、贷款6万元的情况下,已经建起了一幢小三层共123平方米并简单装修一新的安居房,每平方米造价才860元,成为首批搬迁入住的12户之一。
记者前去采访,陈先富早已外出打工挣钱,在家带儿媳和孙子的老母亲笑着对记者说:“要不是政府搞精准扶贫,我们家还住在山上在破房子里,做梦都不会想到有机会搬迁到这公路边的小洋房里!”
10月10日和9日,市委书记范华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分别率领全市脱贫攻坚观摩组到灯草易迁安置点观摩,对普洱镇扶贫和灯草易迁点的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赞赏。范华平强调,要突出特色,集约用地,努力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舒心。郭大进在现场点评中强调:要让群众在脱贫的同时走上致富的道路,灯草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特点、亮点可圈可点,居家安置+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近期、远期目标规划建设齐头并进等经验值得总结。
除安置点建房外,普洱镇进县城的5户、进集镇的17户已全部签订了购房合同;农危改的702户,已达到验收标准的有579户,123户正在加紧修建中,确保年内能搬入新居。
普洱镇发展猕猴桃、蓝莓等水果产业9902亩,油菜12000亩。
换穷业:产业发展通达小康路
群众要持续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是长久之路。普洱镇虽然要在今年脱贫,但也是要在2020年达到小康。产业发展是通达小康的必由之路。其中普洱镇今年列入产业扶持脱贫措施的有1332户5479人。
普洱镇以整乡推进中产业项目为依据,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短能增收、长能致富”的原则,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征求群众意愿和上级部门的意见基础上,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地力保护资金,制定普洱镇产业扶持实施方案。短期产业项目,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主要发展蔬菜种植1500亩,养猪13000头、养羊350只、养鸡30000羽等;中长期产业项目,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主要发展橙子、猕猴桃、蓝莓、柚子、柿子、李子等水果产业9902亩,竹子1000亩,油菜12000亩。
记者在灯草安置点看到,一个大型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已经建成。据普洱镇党委副书记徐超介绍,这个养殖小区投资60多万元,98户安置群众每户有15平方米左右的养殖区,总建筑面积1290多平方米。灯草养殖小区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进盐津新希望牧业公司,提供仔猪和技术培训,负责商品猪收购。当地的98户贫困群众以户均2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猪圈入股,成立养殖合作社,负责整个养殖场的管理和养殖工作,进行“黑金猪”生态养殖,预计每年可分红3000元左右。
灯草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效果图。
昭通卷烟厂挂包桐梓村后,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及意愿,发动该厂全体党员及职工积极捐款20余万元,于6月28日为102户贫困户购买良种仔猪、乌鸡苗进行分散养殖。
“输出一个,脱贫一家”。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转移,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一大快速措施。普洱镇今年配合人力资源办,已进行劳动力技能培训13期,共培训629人,其中贫困户388人。培训工种为种植、养殖、电焊工和钢筋工四种。全镇共通过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转移脱贫328户1560人。灯草安置点98户中,今年就有53人外出务工,户均可增加劳务收入2万元左右。对于确实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采取社会政策兜底的方式精准扶贫,已调节低保指标698个,政策兜底脱贫468户1837人。
普洱镇还每季度进行一次人均纯收入调查,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发展“短平快”项目,确保绝大部分贫困群众有致富办法,有收入渠道,能在今年内实现脱贫目标。
三江河畔激战贫穷,万众一心奔向小康。在今年最后的三个月里,普洱镇更是掀起了脱贫攻坚冲刺战,千方百计推进各项目建设,一家一户落实脱贫措施办法,查缺补漏,决心在今年内摘掉全镇贫穷的帽子,将“百年普洱”阔步带向小康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