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6-15 15:00威信县是红色革命老区,历来是昭通市乃至云南省、全国传承红色基因的前哨阵地。然而,以威信县委原书记杨家伟违纪违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案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威信县的政治生态,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上、决心上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威信县出重拳、下猛药修复政治生态,通过全方位强化廉政教育,多层次加强日常监督,不遗余力正风肃纪,为威信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清淤方能源清,浚污始得流洁。修复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步便是扎紧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
为此,威信县紧盯关键少数,由县委常委带头开展示范,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好“三重一大”“末位表态”“四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如实填报个人事项,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力度,特别是加强对资金、资源集中的重点部门和掌握人、才、物权的关键岗位的监督,县直部门班子成员分工定期调整、股室负责人定期内部调换等制度,堵塞监管漏洞,扎紧不能腐的“笼子”。
“光有制度约束还不够,还要强化党员干部不敢腐的自觉。”据介绍,在清除杨家伟案余毒的同时,威信县持续加强涉贪涉腐案件的查处力度,陆续挖出水务系统窝案、公安系统“12·23”案等一批侵犯群众利益的贪腐问题,既清除了淤泥,强化了震慑,又凝聚了人心,有效保障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发现和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问题,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悉,自杨家伟被查处以来,威信县纪委监委共处置问题线索391件,立案审查调查165件,给予处分226人。其中,党纪处分180人、政务处分108人,双重处分6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19人。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干部腐化堕落,根子还是思想出了问题。因此,威信县利用廉政教育基地,将杨家伟贪腐等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全县党员干部通过实际案例引以为戒。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以案促改、一案一整治等强力措施,排查各级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常敲廉洁警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小思想转为大问题之前及时改正,切实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随着系列贪腐案件在威信造成的恶劣影响逐步消除,威信县各级党员干部重拾发展信心,带领全县群众众志成城脱贫致富,在昭通市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昭通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罗 丹 通讯员 朱 鹏 范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