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专访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大决战推动大发展

 2019-07-17 17:41  来源:云报集团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这里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2018年底未脱贫人口58.83万人,占全国3.5%、全省的32.5%。

资料图

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

今年是昭通脱贫攻坚大决战之年,是一场昭通的“淮海战役”。

截至2018年底,昭通已累计减贫125.54万人,出列贫困村508个、摘帽贫困县2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12.49%。今年,昭通还将实现7个县区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出列、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

昭通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7月16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寻走云南”系列报道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

以脱贫攻坚大决战,推动昭通跨越式发展。杨亚林用五句话来概括昭通如何谋篇布局,推动落实。

强化双统领,落实“133”工作思路

“昭通作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几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思想要求,立足昭通的实际,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主题主线,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杨亚林书记用五句话概括了昭通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

“第一句话,强化双统领,落实133。”他解释说,强化双统领,是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高高举起脱贫攻坚的大旗,把脱贫攻坚不仅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更作为昭通最大的民生和机遇。通过把握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助推昭通的高质量跨越发展。

云报客户端记者:谢毅 摄

133: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情感三个认同。“这是我们立足昭通实际,提出的一个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杨亚林说,把群众工作作为支撑起昭通脱贫攻坚这个参天大树的主干,推动各项具体工作落实。通过走实群众路线,做实群众工作,自始至终把群众的宣传、组织、引导、发动、教育工作贯穿始终。

严格过程管控,扣好四粒扣子

杨亚林说,脱贫攻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最要害的,是四个关键的精准。第一,对象精准;第二,措施精准;第三,退出精准;第四,巩固提升。

他以“精准对象”为例:昭通用四个多月的时间,组织23600多名干部,以最小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做好精准对象的工作。“全市25856个自然村,我们进行了全覆盖的摸底大排查,为我们做好整个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报客户端记者:谢毅 摄

立足昭通实际,做好“四篇文章”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这“四篇文章”是昭通为解决好脱贫当中最突出的问题而确定的四个重点。

首先是地扶贫搬迁。“昭通的一大特点,就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杨亚林说,“搬,是解决我们高寒山区、石漠化地区等,生存条件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和进步的地区老百姓脱贫最有效的措施。”昭通抓住国家实施地搬迁的机遇,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搬迁。从2016年到2019年,4年时间全市实施了8.44万户、36.24万人的易地搬迁。如此大规模的地搬迁,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杨萍 摄

杨亚林透露,今年昭通将完成5.24万户,23.06万人的搬迁,一步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同步实施了28个集中安置点,上万人的点就有8个,最大的点有4万多人。严格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的要求,实现“一支撑两配套”,把易地搬迁作为啃下昭通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

第二是产业培育,这是昭通最大的难点。昭通提出来了以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六大产业为重点,坚持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来推动新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初步实现了‘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此马铃薯非彼马铃薯的转变,让群众看到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带来的发展,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家可以走进我们的果园、田地,实际去感受。”杨亚林自信地发出了邀请。

产业培育,马铃薯是六大重点产业之一。杨茜 摄

第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杨亚林用了两组给他留下很深印象的数据:昭通129万户、529万农村人口中,有305万劳动力,其中有237万人有常年外出务工的经历,占比到77.8%;昭通现在支撑群众收入的4项收入当中,靠当地的产业培育形成的支撑仅只是18.9%,而超过64%的收入是靠外出务工。因为这个实际,昭通把过去自发的、无序的、没有保障的外出就业,变成政府有组织、有保障、有全程跟踪服务的劳动力转移。“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在东莞、中山、深圳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杨亚林说。

第四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从路、水、电、房,再到教育、卫生,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昭通大面积的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别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今年可以全部实现昭通教育义务均衡达标;乡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实施17.6万户;除了行政村通路通客车,昭通还做到了5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

整合力量,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这么艰巨的任务,昭通短短3年时间要完成113.37万人脱贫,平均一天一千多人。“如此艰巨的任务,不是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杨亚林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强力领导,昭通得到了社会各界全国方方面面的鼎力支持。比如,东西协作方东莞、中山、深圳,还有大量的社会企业,来到昭通鼎力支持,为我们完成任务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让昭通苹果迎来新发现。杨茜 摄

抓党建强支撑,锻造铁军攻坚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干部动不起来,群众永远动不起来。要把群众工作作为主线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也要靠干部支撑。杨亚林说,所以要锻造乌蒙铁军,强化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党的组织无处不在,无处不发挥作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这是我们对党组织最基本的要求。”他说,转作风、抓实干、重实效,把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成绩,答卷写在昭通的大地上,反映在群众的口碑中,这是对每一个干部最实实在在的要求。走进每一个山村,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听到了群众什么反映?这就是对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最实实在在的考验和要求。

目前,昭通已有两个县脱贫摘帽,在184.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经有125.54万人脱贫,还剩下58.83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杨萍 摄

“今年作为脱贫攻坚大决战之年,我们还要实现今年7个县摘帽,624个村出列,40.07万人脱贫的目标。”

杨亚林说,在省委省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昭通有信心、有底气,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个目标。同时要实现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等硬件指标今年全部达标,为明年的最后一个县——镇雄县的摘帽和全市的巩固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产业培育,马铃薯是六大重点产业之一。杨茜 摄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蔡侯友 杨茜 杨萍/文 段芃/摄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