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物故事】文化站长古祥杰这二十年

 2019-04-15 11: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阜金 刘静涛 彭念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随着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家不断加强投入,为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古祥杰

古祥杰,一个普通的乡镇文化站站长,他自1998年毕业,1999年分配到威信县高田乡政府工作20年来一个人坚守该乡的文化阵地。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图书室、电脑室等资源,以文化人,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做好文物宣传保护工作;管理当地文化市场……做了大量琐碎而实在的文化服务工作。他这20年的经历,折射和反映了昭通市这些年来的文化发展轨迹……

(高田乡古老的戏剧——傩戏

一个人的文化站

古祥杰是一名苗族干部,自幼爱好文艺,继承了苗族同胞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等特性,因为这个原因,他进入昭通师专学习时,业余学习了泥塑、素描两门技艺。

1999年,古祥杰分配到高田乡经管站工作。200312月,通过竞争上岗,担任高田乡文化站站长,当时机构改革文化站和广播站合并为文广站,文广站主要工作就是有线电视维护,户户通、村村通安装等工作。

苗族花山节

那时候文化站没有单独的办公地点,古祥杰仍旧积极组织春节、元宵、花山节、重阳节等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9年,高田乡建好了文化站。有了办公场所,古祥杰开展起工作来更方便了,文化站在罗廷强、罗跃喜等业余群众文化骨干的协助下,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古祥杰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图书室、电脑室等设施利用起来,他把办公楼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乡亲们进来看书、上网时候,能享受到清洁的环境、能喝上一杯热茶。

(农耕文化陈列室)

古祥杰每天在文化站院坝里把投影仪打开、把音响打开,吸引群众来跳广场舞。起初大家都是在一起跳,渐渐的,各年龄段的群众分开来跳,变成了3个舞蹈队。后来,各年龄段的舞蹈队又裂变出了老街、中街、新街各三支舞蹈队。在乡镇的带动下,下辖8个村都有各有了几只舞蹈队,甚至很多村民小组也有了舞蹈队。这些舞蹈队后来都发展成为了文艺队,活跃在乡村的每个角落。

(傩戏)

古祥杰鼓励群众开展文艺活动的方式是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给部分文艺队配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等,开展广场舞教学活动。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花山节、重阳节、七夕苗族风情节等为各文艺队提供就是极好的文化交流机会,把各文艺队组织起来以送戏下村的方式安排他们出场表演,给群众提供了交流竞技的平台。平时在节目排练、服装、道具、参赛的车费等方面,古祥杰都会争取资金对各文艺队进行支持。

(乡村活动)

渐渐的,高田乡的文化活动兴盛起来,各文艺队纷纷走进群众红白喜事场所,提供有偿表演,有时候还积极参加全县的文艺活动,提升各自的知名度。文艺队有了收入,有了展示平台,不但是文艺队队员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经济收入有所提升,杜绝了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甚至通过他们宣传,群众大面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大幅提升。

文化活动的兴盛,还从一定程度上让一些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比如高田乡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鱼井村傩戏就找到了市场,傩戏《桃山救母》等节目经过改编,故事更贴近生活、风格更加搞笑,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高田乡组织募捐活动

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陈列室

随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近些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极快,民居改造项目也实施得很多,很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承载了农村群众记忆的劳动工具和老物件正在消失在岁月深处,被新的更便捷的劳动工具所代替。

高田乡文化站陈列室

古祥杰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从2015年开始收集被群众淘汰下来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具,建立农村人自己的农耕文化室,帮助大家记住“乡愁”,让大家切实感受祖辈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没事的时候,古祥杰喜欢到各村寨东走走、西看看,琢磨哪家在建房了,有无可以收集到陈列室的东西。如果有看上的,他就询问主人家是否愿意转让,如果对方说反正家里也没地方摆放愿意无偿捐献出来,那他就买点烟酒、食品之类的补偿一下,如果双方能谈到一个合适的价位,他就掏钱收购了摆到陈列室里去。

(陈列室里的纺车)

有一次,古祥杰在新华村罗汉山村民小组看上了一户熊姓人家的织布机,说来这户人家还是古祥杰弟弟的亲家,仗着这层亲戚关系,古祥杰上门求购,对方说是织布机还在使用,很舍不得,收购计划失败。因为这款织布机在农耕陈列室是缺项,古祥杰心心念念好长时间才寻访到,没收购上来,古祥杰很遗憾,心里一直惦记着。

后来这户亲戚需要贷款建房,来找到古祥杰作担保,古祥杰一口就答应了。看到古祥杰仗义为自己进行贷款担保,对方很感动,主动让他上门拉走织布机。古祥杰按照市场价格给了对方2400元钱收购款,还嘱咐他想看就到农耕文化室去看,想织布就拿去织。

有一次古祥杰在凤阳村寻访到一套铁匠废弃不用的大风箱、铁锤、砧凳等整套工具,很想买来收藏,但以他的经济能力实在无力收购,也就放弃了。

(推刨)

在高田乡文化站农耕文化陈列室,入门处就陈放了一整套木匠用的推刨,从小到大共20来件,这套推刨是古祥杰从四五个木匠手中收来配齐的。

说到藏品中一件农村打凉席的机器,古祥杰对收藏过程记忆犹新。他最初收好机器,让弟弟去拉回来了,主人家又反悔了,说是还有用,要来拉回去,古祥杰又补了对方200元钱,才把它留下了。

(放映机)

可以说,陈列室的300来件藏品,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收藏故事。每次,他买好藏品,轻的物件好说,自己用摩托车运回来了,重的比如石磨之类的藏品,就要找车去拉,非常费劲。

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古祥杰收购藏品得到了一定的补偿,而且县里还划拨资金对陈列室进行装修。2015年,高田乡农耕文化陈列室免费对外开放。古祥杰抢救性收藏的这些“宝贝”,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与保护,走到了群众面前。

(月琴)

其实,在收藏农耕文化藏品的同时,古祥杰还抢救性收藏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比如苗族蜡染的工具、唢呐、一些老书等。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再装修一间展厅陈设这批非遗的藏品。

乡民们的“流动书包”

高田村辖8个村、163个村民小组,很多边远村寨的部分老党员、老干部,想读书看报非常不方便。古祥杰想了个办法,买了30流动书包利用下社时把书送到群众中进行流动阅读。有了流动书包喜欢阅读的群众就方便了,随身背着小书包,放牛可以看、农闲可以看,你看完我看,对包里的这本书不感兴趣就换一本看,非常方便。一个书包在一个村组一番流动之后,趁着赶集天或是别的到集镇的机会,由联络人来交还,并换取大家接下来想看的那些书。

(“流动书包”受群众欢迎)

有一次,古祥杰带着流动书包来到离乡集镇很远中寨村民小组,把装有史书的书包交给离休老支书陶成银老人,老支书激动地说:有了流动书包,年轻人搞创业也有了理论支撑,小娃娃也可以看上喜爱的儿童读物,我们边远村寨的人有福喽!

(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

古祥杰说,其实文化带给农村的变化虽然潜移默化,但却是影响深远的,他感觉,文化已经转化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乡村的人们,卫生习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乡风文明等都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反作用于其他工作,文化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现在的群众对国家实施的工程项目更加懂得支持配合了,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也懂得由衷感恩……

古祥杰希望,各级能继续加大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和投入,让群众在物质富起来的同时,精神世界也更加丰沛和富裕。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彭念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彭念敏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