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9-02-27 17:25(通讯员 马霞 )为全力助推全区脱贫攻坚,靖安镇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理优势,大胆探索创新,采取“上山下地、内外嫁接、卡司双绑”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上山下地”。即支部上山、党员下地。一方面,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双统领”,合作社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以党组织的引领力、向心力和核心力来带动合作社发展,做到每位党员都有包保护都有责任田。西魁梁子是全镇优质马铃薯主产区,共有合作社3家,公司5家在此发展。经过充分调研,符合条件的合作社都成立了党支部。另一方面,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建立,党员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主动行动起来、亮出身份,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田埂会不分白天黑夜向广大群众宣传入社,做到了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党组织做的事跟着做。村民曾国书家有35亩土地以前一直不愿意加入合作社,担心自己土地问题,通过我们党员干部的宣传讲解后把自己的35亩土地全部加入了合作社,为以后的发展致富奠定了基础。
二是“内外嫁接”。即县外易地搬迁户有效嫁接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承担了昭通市大关、永善等6县近5万人搬迁安置任务。西魁15000亩马铃薯基地建成后,按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5万元入股,至少可解决800户跨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按照每亩纯收入的20%进行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7500元。同时,可有效解决搬迁户800人以上就地务工,每人每年可获得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实现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
三是“前后绑定”。即处于生产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合作社绑定、处于销售端的公司与合作社“双绑定”。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党支部和市场走”的思路,一方面,我们把松杉村、碧海村两村644户27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与当地合作社绑定,卡户以每人1亩,每亩1000元,每亩不超4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卡户与合作社签订“一申请三协议”(产业扶贫资金申请书、合作协议、分红协议和资金委托协议)后,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给予卡户分红。同时,为解决合社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镇党委采取“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的方式,多次向外界,尤其是内江、自贡等县有关公司合作推荐在西魁生产马铃薯的当地合作社,当地合作社抢抓机遇,与实力较强的外地马铃薯销售公司合作社成功绑定。西魁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四川省自贡市薯滋味土豆专业合作社绑定,形成了多年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解决了合作社马铃薯销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