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5-16 09:49◆通讯员 胡华伦 唐培国
近年来,巧家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加大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整合“农业、农开、退耕、水利、交通、扶贫、一事一议、恢复重建”等项目资金,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壮大。
笔者从巧家县热开办获悉,2016年,巧家蚕桑发展达10.5万余亩,养蚕4.1万张,产茧1720吨,蚕农收入6200万元,生产生丝400吨,工业产值1.6亿元,利税1200万元,实现了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
理顺思路蚕桑发展步入正轨
“巧家在蚕桑产业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低落——再发展的艰苦历程。在1995年以前,巧家栽桑养蚕长期处于零星发展、自由发展的局面,蚕农栽桑养蚕科技水平不高,养蚕效益低下。”谈起巧家蚕桑产业,巧家县热开办主任蒋洪福向笔者介绍。在以前,蚕桑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可谓“伤心树”,经济效益低下,村民们都大量砍伐。
1995年以后,巧家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探索中,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产业是一项富民又富县的产业,比较适合巧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需要。在认真调研、考察借鉴的基础上,把培育蚕桑特色产业纳入“绿色经济强县”和“产业富县”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方针的战略思路中,坚持用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眼光,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来抓。
目前,巧家蚕桑产业发展逐步深入人心,白鹤滩镇莲塘、大坪等村养蚕农户仅养蚕户均收入达10000余元,蚕桑树已成为了群众的“致富树”。
产学研用结合提升科技水平
巧家以金沙江流域为主线,充分发挥当地优势,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了茧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行政+公司+基地”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助推蚕桑产业较好发展。
巧家确定了蚕桑产业重点乡镇和适宜发展乡镇,积极选育适合巧家栽植的特色桑蚕新品种,形成了具有科技支撑的技术路线。同时,该县采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县内外科技人员交流培训等方式,群众养蚕增收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巧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撑作用,以扶贫攻坚战略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县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县建设六大机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该县建立和完善了蚕桑产业“行政+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用工业理念谋划产业发展,健全了“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个办法”五位一体统筹产业发展的体系,突出“五抓五保障”,理顺关系,加快发展,确保产业发展年年有新推进。据悉,2016年,巧家蚕桑生产合计投入资金2612.65万元,建立蚕种补贴制度,对桑蚕杂交种、原种实行良种补贴。以“强村大户”的桑园和蚕室改造、病虫防治为主要内容,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