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听到驻村扶贫纪检干部王秋婷离世的消息,他们为何泣不成声?

 2018-11-28 16:24  来源:云南日报

●26岁的她,曾誓言要“让挥洒着热血的青春奔走在打瓦村的每个角落”;

●26岁的她,曾盼望着见证打瓦村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起来”;

●26岁的她,离家驻村时每天曾用愉快的语气向母亲报着平安……

然而

她的生命定格在了26岁

但她的精神

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

11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头条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绽放在打瓦山上的索玛花——追忆云南省大关县纪委监委干部王秋婷驻村扶贫故事》,报道了王秋婷的事迹。

△今年1月,王秋婷在走访打瓦村白岩村民小组贫困户的路上。

再次饱含不舍与泪水

追忆这位殉职在扶贫一线

年轻美丽的女孩……

王秋婷,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纪委监委派驻天星镇打瓦村扶贫女干部。她既是一个平凡的纪检监察干部、一个普通的驻村扶贫干部,也是一个刚过花信之年的姑娘、一个让父母时时记挂的孩子。

11月19日,王秋婷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6岁,定格在了她倾注心血的一方热土上。

奋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

她的生命如歌

就像打瓦山上的索玛花一样灿烂

绽放在乡亲们心中

“原来还有那么多群众的交通条件停留在原始的人背马驮阶段。”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王秋婷前后参加了两次巡察和多次监督检查工作,都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2017年10月末,25岁的王秋婷作为优秀干部被选派到大关县天星镇打瓦村驻村扶贫。

接到任务后

她没有任何畏惧

也没有多余言辞

默默地收集整理

脱贫攻坚政策等相关资料

准备开始她的驻村扶贫工作

●“2017年11月1日,到村上熟悉情况,了解村情村貌,配合村委开展工作”

●“11月2日,召开党员大会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土地确权工作”

●“11月3日,今天第一次开始入户走访宣传,收获颇多,以后多多走访”

……

△图为王秋婷的驻村扶贫工作记录本。

她用工整的字迹

认真地填写驻村日志

字里行间透着踏实与勤奋

打瓦村下辖22个村民小组,贫困面大、程度深,致贫因素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第一次走访打堡村民小组,当村民告诉王秋婷,打堡村民小组是距离打瓦村村委会最远的,且到现在还不通公路,只能走路去,要做好心理准备时,王秋婷丝毫没有犹豫。

不足一米宽的山路上,雨水让行走变得更加艰难,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本5公里的山路似乎像10公里那般遥远。尽管小心谨慎,一个崎岖的下坡路段,王秋婷还是狠狠地跌了一跤。

这次徒步走访,让王秋婷第一次真正地深入到了乡村。见识了坑洼不平的泥土山路,亲历了风雨交加中的步履艰辛,她心心念念的,是那里的群众是怎么生活的。

召开群众会时,村民你一言,我一语:

●“家里房屋多处漏雨,石料砖瓦运不进来,想修补都成困难。”

●“每年买化肥都得用背架背回来,一回一包,一天也就背两三包。”

●“老人娃娃生病了,去看病也只能走路,非常不方便,有时去晚了还会影响病情。”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条能通车的路。哪怕能骑个摩托车,也方便不少!”

一场群众会开下来,王秋婷的内心受到了震撼:

原来还有那么多群众的交通条件停留在原始的人背马驮阶段。

大到——出行的道路、饮用的水源、简陋的房屋;

小到——辍学的孩子、滞销的蜂蜜,村里的大事小情,都牵挂着这个90后女干部的心。

也许正是这些见闻

更加坚定了王秋婷

为村民脱贫而奋斗的信念


“组织赋予我的任务使我一刻也不能松懈。”

“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工作不要太拼,要会照顾自己……”每次母亲打电话询问她工作近况,王秋婷都用愉快的语气报着平安,请母亲放宽心。

但在王秋婷的日记里,她早已为自己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组织赋予我的任务使我一刻也不能松懈。”

王秋婷下乡时最喜欢背一个黑色的背包,徒步深入农户家中,体民情、解民忧。在驻村扶贫头两个月里,她就走遍了22个村民小组,平均每天2万多步,长时间徒步行走使得王秋婷的双腿红肿疼痛,她从县城带来的两双运动鞋也走烂了。

身躯柔弱,意志如钢。

王秋婷经常跟同事们说:“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是打铁的人,自己就得是个铁打的人。”

两个月的深入走访,使王秋婷一点一滴融入群众中。

乡亲们虽然不善言辞

但都朴实地说她是——

“打瓦山上的索玛花”!

打瓦村上环山12个村民小组山高坡陡,非常缺水,一到枯水季节更是面临取水难、无水喝的困境。

王秋婷与驻村队员、村干部一道,不畏酷暑、不怕风雨、不惧虫蛇,上山穿丛林、越荆棘寻找水源。高温下,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襟,荆棘刮伤了她的手臂,找到水源那一刻,所有伤痛都被抛在了脑后。王秋婷还与驻村队员一起走村入户宣传节约用水,使几个村民小组达成“节约用水、共享资源”的共识。

为了帮助打堡和白岩两个村民小组解决修路问题,王秋婷和其他驻村干部多次翻山越岭,挨家挨户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不打扰群众日常生产,他们披星戴月赶夜路,入户联系,开展土地协商,反映群众诉求,做好修路前期准备。

“规规矩矩,做事情一丝不苟,走路、坐姿都很严谨的小姑娘,就像个军人。”回忆起王秋婷的工作状态,大关县驻村办的工作人员王朝臻说。

在积极向领导反映群众的愿望后,上级批准了修路项目。2018年4月,连接打堡、白岩两个村民小组的5.62公里公路终于开工。

△11月19日,因公殉职的当天上午,王秋婷(中)依然奔波在扶贫路上。这张她在打瓦村与村民交流的照片,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工作照。

王秋婷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

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积极向组织靠拢

今年的8月27日

在打瓦村党总支新街支部

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有幸参加到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来,见证那么多的群众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起来。”

“吃过午饭就出发了,今天直接把车开到了凉峰,三个月以前自己不敢想象可以把车顺利地开上来,以前的公路坑洼不平,坡度太陡,每次都是把车开到营盘社走路上来,现在公路路基修好了,下一步马上开始硬化,以后群众出行就更加方便了,也为打瓦村的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打通了致富之路。”

天堑变通途。

经过三个月的艰辛努力,5米宽、5.62公里长的打堡、白岩公路通车,两个村民小组的群众终于结束“人背马驮”的历史。

打堡村民小组五保户颜坤吉老人说:“现在路修通了,我们去看病也方便了,真的是感谢党和政府,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条路还能修通。”

再次走访入户的时候

看到村里道路巨大的变化

听到大山深处朴实的话语——

王秋婷心里感慨万千:

“有幸参加到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来,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在入户途中遇到背柴的老人,她连忙上前帮助;

●看见村里的小孩穿得不好,就联系自己的亲戚朋友,捐出衣物送给他们;

●看见路边的石头,就及时清理,以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安全;

●她日记里的文字满怀希望,盼望着与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努力,见证“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起来”。

在打瓦村的高山顶上,王方明为卖不出去的100多斤高山蜂蜜发愁,因为这是为两个读书的儿子准备的车费。王秋婷得知后,帮忙找销路,还自费采购了一批精美的包装瓶,使得蜂蜜卖出了好价钱。——在王秋婷遗体告别仪式上,王方明泣不成声。

“我一定听姐姐的话,好好读书!”——在王秋婷劝说下复学的16岁女孩小敏,听到王秋婷离世的消息后,再也忍不住泪水,在校园里痛哭。

“前两天还在打电话问我,新建房屋的事情,有什么困难给她打电话,怎么一下就走了。”——丰收村民小组住着王秋婷联系的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刘章全心情沉重地说:“听到消息后,一夜未睡。”

如今

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村民小组活动室宽敞明亮

人均收入显著提高……

打瓦村的群众更加舍不得王秋婷

因为——

在这段5.62公里的村路上,有王秋婷奋斗过的足迹;

在大关县天星镇打瓦村,挥洒着王秋婷拼搏过的汗水。

打瓦村的老百姓记住了——那个用真心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女孩;那个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年轻的身体倒在她挚爱的这片热土上

英雄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高大而永恒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