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2-25 17:42本网讯 (通讯员 施汝春)近年来,巧家县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紧紧围绕“增规模、建园区、抓标准、提质量、促发展、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十二五”期间,巧家县畜牧业产值达44.3亿元,畜牧业撑起了巧家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巧家县,其辖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小区气候立体分布,因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而一直难破产业发展难题。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全县共有各类草地面积18.93万公顷,林地18.85万公顷,2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有2.12万公顷,并且有9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有利于野外放牧和建设生态养殖场,且全县较大面积的旱地也有利于种植饲草饲料,因此发展黑山羊、商品牛、生猪等畜牧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十二五”以来,巧家县委、县政府借势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机遇,制定下发了《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实施八个一工程、打造九大特色基地、推进六大行动”的“896”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并明确要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稳步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大力推进现代肉牛、肉羊规模养殖,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示范带动促发展”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制定了 “六化四统一” 标准,把养殖小区、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建设成为技术示范的舞台、培训养殖农户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环境优美化,“四统一”即统一畜厩设计、统一牲畜品种、统一科学防疫、统一技术指导。该县还利用农闲时节,通过进村入户现场示范操作,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农民讲解和传授畜牧养殖技术。该县送畜牧科技下乡300余场次,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解答技术难题250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2.5万份。
在巧家县白鹤滩镇巧家营村生猪养殖大户凌志的规模化养殖场,笔者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规模化猪场有标准化猪舍,养殖规模达到700余头。今年他成立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有52户人入社,还准备购进200头生猪,如今猪场里有300头肥猪,500头仔猪。
采访中,凌志告诉笔者,这里的村民有养猪的习惯,但多数是一家一户的粗放饲养,数量少、成本高、效益低,环境差。“现在大伙的猪‘捆’在一起养,都是现代化养殖,统一防疫、统一喂食,统一价格,猪睡在铺着稻壳的‘软床上’,粪便从猪场设计的钢管下漏走,机械铲粪机随时清理,这是散养户比不了的。”凌志得意地说。
在巧家县,像凌志这样的现代化养殖场全县还有110个。其中,有10个规模养牛场,45个规模养猪场,18个禽类养殖场。巧家县把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点工程,以药山、崇溪、老店、马树、苞谷垴等乡镇为肉牛基地;以东坪、大寨、白鹤滩、药山、老店、马树、炉房等乡镇为生猪生产基地;以崇溪、老店、药山、红山、新店、小河、大寨、茂租等乡镇为黑山羊养殖基地;以白鹤滩、大寨、小河、新店、中寨、马树等乡镇为肉鸡养殖基地。
该县共建设100头以上的县级仔猪繁殖场7个, 50头以上的县级仔猪繁殖场38个, 20头以上的县级仔猪繁殖场24个,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26个,肉牛养殖场(户)55个,肉羊养殖场104个,鸡苗孵化点17个,千羽土鸡生态养殖大户73户,形成一批高标准的规模化养殖小区。
该县畜牧产业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以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观念。2011年—2015年,大牲畜存栏从8.88万头(匹)增加到9.96万头(匹),增长12.16%。生猪从45.12万头增加到59万头,增长30.76%。山绵羊从14.44万只增加到18万只,增长24.65%。家禽从65.53万羽增加到78万羽,增长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