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1-29 00:20“十二五”期间,巧家县把“水瓶颈”变为“水支撑”,以民生水利为抓手,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在堂琅大地掀起“兴水利、治水害、保水土”攻坚战,各项水利工作成效显著,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巧家县背靠大药山,俯瞰金沙江,可以说水资源很好,但是巧家却是一个缺水大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是以前工程投入较少,历史欠账大,属于工程型缺水。守着良好的水资源却出现用水困难,这实在让巧家“望水兴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兴水利。
兴水利破解“水瓶颈”
“十二五”以来,该县拿出最大的气魄,短短五年时间,共投资14.21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1872件,完成了荞麦地河、马树河河道治理;完成红星、把嘎坪、冒沙井、竹秧沟四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了小海子中型水库,中央小农水项目等工程;完成抗旱应急工程560件,干支渠防渗130公里,新建渠道50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22万亩,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从“十一五”末的31.23%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6.86%。新建人饮管网888 件,人畜饮水窖28851口,有效解决了22.0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此,以新建、改造和除险加固,形成了以引荞工程、炉房水库、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建设堰、和平堰、拖姑堰、蒙姑堰等重点水利工程为骨架,沟渠管网为脉络、地窖为补充覆盖的全县水利网络,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水土保持得民心
“十二五”期间,巧家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主体,治理水土流失为前提,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态立县为目标,走治理水土流失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路子,建立水土保持良性循环机制,达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完成了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中寨乡下寨河、中寨河和药山镇发泥河、塘上河、小河沟等小流域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5 km²。通过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
在塘上河道未治理前,距离河道只有10米的吴开成说:“我家的土地基本都在沿河两岸,种在地里的玉米年年受到侵害,损失惨重。好几次下暴雨,河道里的洪水冲到房前,漫到屋里,总怕把房屋冲走。”谈到这里时,他还是一脸的恐慌。河道治理好后,吴开成说:“土地不再流失,一年的经济收入也增加了,每到雨季天,也都能睡过安稳觉。”
防汛抗旱赢民心
巧家县地处金沙江、牛栏江干热河谷地带,“十年九旱、无灾不成年”是巧家遭遇旱灾之痛的真实写照。
自2011年到2013年以来,巧家县连续干旱,为了与老天抗衡,与旱魔抗争,该县快速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抗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从2011年开始,该县就启动实施了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治理,完成了县级预警平台建设。2012年组建了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了一批抽水、打井设备和抗旱应急车辆,哪里旱情严重,领导干部就出现在哪里,成功应对了从2010年始连续4年干旱灾害的严峻考验,全县共减少和挽回旱情经济损失达5000余万元。
水利管理改革润民生
在大规模快节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巧家县还不断深入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涉水事务一体化机制。县水利局更名为县水务局。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在职能职责以及管辖范围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先后组建了县水利工程管理局、县供排水公司和乡镇自来水厂,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县城供水矛盾突出的问题。深入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完善了以计量收费为主、以亩收费为辅的农业灌溉用水水费征收方式,引荞工程、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建设堰灌区的水费征收得到加强,走出了以水养水的路子。
“在我们没成立用水户管理委员会以前,村民们用水不交费,水资源浪费很大,管网损坏了也得不到及时维修。自从成立了用水户管理委员会后,由村民们自己选出管理人员,适当向村民收取一定水费,大家也懂得节约用水了,管网有点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维修。”
据了解,目前,全县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改革明晰了产权及管理权,其中,承包134件,租赁2件,股份合作5件,用水合作组织管理612件,委托代管402件,农户自管3029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