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8-07-26 09:39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通讯员 曾小芸 文
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 供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助力精准扶贫,被认为是打赢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和关键支撑。近年来,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作为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牵头单位,积极引导昭通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特点和金融需求,发挥好金融杠杆作用,以“四项突出”为抓手,形成全市扶贫政策保障优先、资金优先、利率优惠和服务优良的工作局面,取得良好成效。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余额127.93亿元,比年初增加8.95亿元,增长7.52%,同比增长15.41%。
“机制扶贫”突出“政策引导”
金融精准扶贫是目前人民银行一项重要工作。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牵头出台《昭通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年行动方案》《昭通市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构建了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各单位参与的总体框架。2018年,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针对深度贫困片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出了打好“十大攻坚战”的工作目标,要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坚持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设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扶贫产业项目、贫困村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深度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全市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金融支撑。
巧家县光照资源丰富,年光照小时数在2300小时以上,属于云南省63个光伏扶贫实施重点县之一。为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创新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产品,2018年巧家县农业银行创新推出“光伏贷”,计划为辖内10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期限15年的光伏扶贫贷款,用于贫困户新建安装3.18万千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贫困户以光伏发电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光伏扶贫款担保方式采用“政府增信”方式,政府专户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按1:10比例发放贷款。截止6月末,已发放首批光伏扶贫贷款4189户,贷款余额8378万元,光伏公司完成设备安装450余户,并网100余户。
“工具扶贫”突出“信贷导向”
缺资金、缺担保,是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经营中最大的拦路虎。2016年3月人民银行总行创新推出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资金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信贷投放。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为切入点进行投放,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发展、持续脱贫。同时,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也积极探索,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精准投向示范点企业和贫困农户,实现企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永善县顺达农贸有限公司运用人民银行788万元扶贫再贷款后,基本满足了采购款需求,增加了农产品采购量,稳定了魔芋、砂仁、花椒的市场价格,避免了拖欠农户货款和“打白条”和“卖芋难”“卖椒难”“卖砂仁难”等情况发生,确保了芋农、椒农砂仁农农增产增收。同时为公司获得足够的采购资金,收购所需原材料,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创造就业岗位,季节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20个,使120个家庭增收7200元(人均增收1800元),助推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市创建了157个“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基地,实现贫困乡镇全覆盖,形成再贷款资金聚合效应。截止6月末,昭通市辖区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余额13.77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增长50.99%,同比增加7.85亿元,增长132.60%。
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积极指导推动农发行昭通市分行做好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发放和国家贴息贷款监测管理工作。截止6月末,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23.0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服务人数达17.28万人。同时,在各县(区)积极开展安置区优化金融服务行动,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点”,安置点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产业扶贫”突出“造血优先”
突出利益联结,强化政策扶持,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引导全市各县人民银行建立了金融扶贫开发项目需求库,推动部分县支行加强与财政的沟通协调,设立了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扶贫专项配套基金,极大地调动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产业金融支持。依托“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接地气、有实效的金融扶贫发展模式,实现贫困农户、经济组织、银行多方共赢。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联合市扶贫办、部分承贷金融机构积极宣传推广“五万元以下、三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立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精准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3.84亿元,贷款户数3.12万户。
在金融扶贫产品开发方面,将信贷支持重点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产业发展。农发行昭通市分行出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试点方案》,并已在鲁甸开展试点,发放8000万元花椒产业项目贷款。农信社推出各类以当地特色高原农业产业为主体的苹果贷”“花椒贷”“天麻贷”等特色农业贷款品种,农户结合产业生产季节性特征,自主确定还款计划,帮助借款人节约资金成本。富滇村镇银行开发了精准支持合作社的金融产品“金合贷”,授信按照“一次核定、循环使用、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动态调整”进行管理。
各金融机构以开展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为契机、围绕各县区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深入开展金融产业扶贫银政企对接。2017年以来,辖内人民银行各县支行均牵头组织召开了金融产业扶贫银企对接会,银行与83家企业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对接融资总额2.94亿元,26家企业与银行建立1对1帮扶关系。
“服务扶贫”突出“优化环境”
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知识宣传等,作为提高贫困户融资能力、发展生产的立足点。加强贫困地区支付环境建设,2018年6月末,昭通全辖累计入网商户3.94万户,POS终端4.76万台,ATM机具1,777台,已建成11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实现“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全市县区全覆盖。积极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工程,将惠农支付服务点打造成多功能“一站式”综合服务站,扩大覆盖范围。截止6月末,全市已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640个,其中升级改造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305个,通过惠农支付站点共办理取款、汇款、缴费、消费及查询业务39.29万笔,金额3.82亿元,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昭通市乡镇全覆盖、行政村基本全覆盖,交易量稳居全省第一,持续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效果明显。
在全市上下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信用建设组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市全面铺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信”建工作,实现全市10县1区至少有1个信用乡镇的目标。截止2018年6月末,全市共共评出信用乡(镇) 40个、信用村 195 个、信用户1.39万户,各县信用社分别授予A级、AA级、AAA级信用户信用额度3万元、5万元、10万元的贷款额度,形成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共同推进。
大关县启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并成功创建了以大关县金海村为代表的“绿色信用村”典型。在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方面,加大宣传,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知晓、理解、认可金融精准扶贫的良好工作氛围。组织开展“金融扶贫知识宣讲”“萤火虫农民工金融夜校”“县乡村三级扶贫干部金融知识专题培训”等宣传活动,组织编印《昭通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知识69解答》,累计发放金融扶贫政策文件汇编2.5万本、宣传折页12万份,有力地支持和帮助贫困人口深入了解和有效运用金融扶贫相关政策。
评论:
◆陈忠华
多途径的金融扶贫是贫困县实现小康的关键路径之一。金融扶贫以其高关联度、强支撑力理应成为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金融扶贫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借鸡下蛋”实现小康目标。
树立“借鸡下蛋”思想。贫穷落后,多是因为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贫穷。金融扶贫的首要着力点,就是要加大对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体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着力培育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帮助贫困农户寻找脱贫致富路径,切实做到不仅让农民能贷款、贷到款,更要让农民会用款、还得起款。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通过讲解创业故事,分享致富案例,激发农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实现由“过去给钱给物要我干”到“今天主动参与我要干”的思想大转变,彻底根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引导群众树立“借鸡下蛋、下蛋还鸡”的创业意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建立“借鸡下蛋”机制。缺资金、缺担保,是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经营中最大的拦路虎。创新方式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是“借鸡下蛋”的核心动力。要出台具体金融扶贫措施和办法,以寻求融资契合点,触动金融创新,改善信贷管理和服务;完善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激励所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改善服务,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要以扶贫贷款评级授信为契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风险控制资信管理平台,共享诚信档案。要加快“三权”资产评估进度,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由试点进入实质运作,把“三权”资产化抵押融资作为脱贫攻坚资金投入的重要渠道。
推动“借鸡下蛋”创业。对于那些经济上比较困难、有意愿通过创业项目脱贫,但不能提供有效担保物或者抵押物的农户,可以通过小额信贷项目推动其“借鸡下蛋”创业;对于那些需要扩大生产规模的农户,可以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或邮储银行等对其支持。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可以通过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引导和规范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等对其进行帮扶。要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扶贫新模式,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企业+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创新扶贫融资方式,实现“借鸡下蛋、下蛋还鸡”的良性循环,与广大群众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