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产业园 结出幸福果

 2019-01-19 21: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记者 雷明娟 文/图

1月16日中午,阳光明媚,天空蓝得没有一丝云彩。在距离昭阳城区约10公里的永丰镇新民村的海升苹果产业园,整齐划一的万亩果园连成一片,向机场路沿线两侧延展开来,规模十分壮观。果园深处,工人们有的在为果树剪枝、上药,有的在架设格架系统水泥柱,一派繁忙景象。

在园区的水肥控制中心操作室,一名工人正在按片区启动果园滴灌浇水系统,这名工人是永丰镇新民村15组村民赵泽华。

赵泽华42岁,夫妻俩育有两个孩子,分别在上初中和小学。自园区落户新民村后,赵泽华和其他村民一起,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家里8亩土地统一流转出租给园区,收取租金。

“土地流转给园区后,我又在果园里务工,每天早上8点准时上班,下午6点下班,工作主要负责两千多亩果园的滴灌浇水及配合技术员施肥,每个月有2800元的收入。” 除了自己每个月的固定收入,赵泽华的妻子也会不定期到园区打零工,每天60元至200元不等。

“现在一出家门就能干活,还可以照顾到孩子,收入也比在外面务工划算。” 赵泽华对现在的生活方式还算满意。

在园区的另一间办公室,42岁的王会琼正在作出库、入库登记,王会琼也是新民村15组的村民,2018年4月,她正式到园区务工,当仓库管理员,月薪2200元。

“我家流转的土地一共13亩,每亩900元,土地流转前,多数种的是包谷、洋芋,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收入不高,核算下来,还是现在划算。”王会琼说。丈夫在外地做生意,家里有4个孩子,老大在上海上大学,其余3个分别在上高中、初中、小学。王会琼说:“现在正是孩子们用钱的时候,我在这里务工也能帮家里减轻负担。”

和赵泽华、王会琼一样,新民村15组选择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就有30多人,他们当中,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海升苹果产业园。

土地流转后,闲置下来的劳动力又被招纳到园区务工,薪酬根据工种的不同有所区别,每天60元到200元不等。

“园区用工首选当地和周边群众,在用工高峰期,每天可为当地近600名村民提供务工需求。“海升苹果产业园负责人李拴群告诉记者。

海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及出口商,总部在陕西西安。2014年8月,海升集团与昭阳区政府签订合同,成立了昭通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先后在苏家院乡迤那村、永丰镇青坪村分别建成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1000亩,力求通过几年的时间,将苹果园区建设成为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的现代化苹果种植园。

2017年,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相融,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发展思路,海升集团与昭阳区农投公司合资(陕西海升公司占股70%,区农投公司占股30%)组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2.5亿元,采用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推行最先进的苹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苹果示范园5万亩,可实现“一年开花、二年挂果、三年丰产”。

在引领昭通苹果产业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迈进的同时,公司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集中流转土地获得收入,按照每亩900元的标准,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用4500万元,覆盖群众2.1万人。

通过吸纳群众务工增加收入,建园过程中,可提供务工100万人次,支付劳务费用1亿多元,覆盖群众1万余人;园区建成后,可提供务工50万人次,支付劳务费用5000万元。

通过资产收益获得收入,三年内实行固定计提保底收益方式(保底年收益率6%),每年获得资产收益资金2250万元,让6429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三年丰产后,昭阳区农投公司按照30%的股份至少可获得1亿元以上分红,用于反哺贫困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企业增收、普通群众致富、贫困人口脱贫、集体经济壮大的“四赢”目标。

这只是市委、市政府打造 “苹果之城”的一个样板和窗口。未来几年,昭通将重点在G85高速公路沿线、G356高速公路沿线和城郊接合部,新植苹果20万亩,力争到2020年实现昭阳区苹果种植规模达60万亩,到2025年种植规模达72万亩。

“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苹果产业发展夯实了乌蒙大地脱贫摘帽的康庄大道。“半城苹果满城香”的昭通正展示出耀眼的光芒。

审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李梦菲
标签 >> 要闻 
捐赠信息